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9章 五牙(三)

冷兵器肉搏的環境下,效節營以銃炮為主,只用作防禦的長槍太長不利於周旋與變陣。他建議將趙營防禦用的長槍改為一丈,因為總體看來,無論明軍還是繳獲官府武庫裝備自己的流寇,他們軍中對銃手威脅最大的騎兵慣用的線槍、或稱透甲槍長度均在九尺。一丈對九尺,已經足以應付大部分的戰況。

談及長槍,何大化同時對趙營的騎兵裝備也做了分析。他走訪過駐紮襄陽府城的飛捷左營與飛捷右營,承認趙營的騎兵悍勇無畏,是合格的戰士。但他也看出,來源龐雜的趙營騎兵平均水平固然出類拔萃,可將眼光聚焦到一個個兵士身上,就不盡如人意了。

明顯的一點在於並非每名騎兵在馬上都能嫻熟使用長柄武器,大部分還是精於短兵相接。不過此點的利益相關方是教練使司,他沒有過多展開,只是在眼前的基礎上就裝備方面提出,趙營的所有騎兵都應該是重甲重灌,弓弩、短銃之類的兵器需得全部摒棄,一律操持騎槍,不會騎槍的也該裝備適於搏殺的寬刃馬刀。輕甲遠端,只該出現在偵查哨探用的遊騎斥候身上。

至於車營車陣,他深惡痛絕,極力反對。他明確表示,戰車營通常不能以疏散的行軍佇列進行野戰,需要花費時間轉換成緊密相連的戰鬥隊形以阻擋騎兵滲透。可他們尚未佈陣完畢,就能被以行軍隊形迅速投入戰鬥的騎兵隊伍趁虛而入。在趙營整體提速的大潮流下,這種作繭自縛的老舊戰術絕對不能再碰了。

此外,著眼機動,他覺得趙當世力圖給步兵配馬的舉措可謂高瞻遠矚。有了馬拉炮,火炮遲鈍的痼疾會有極大的改觀,由此出發,步、騎、炮三者間至少在行軍速率上保持相對的平衡是十分明智的。

總體說來,何大化對趙營武備發展的觀點與趙當世當初構想十分貼近,故而趙當世此前做的許多努力剛好與何大化對趙營軍事改革的推動接軌相成,避免了時間成本與金錢成本的額外消耗。

其二,各兵種在作戰中應該重視協同。

長期以來,趙營的戰術都建立在明軍舊有戰術的基礎上並加以小小改良,在何大化眼中這種改良是不夠的、不徹底的。舉例而言,觀摩過徐琿在鄖陽府野戰打擊來犯的張獻忠所部賊寇的戰鬥後,他發現趙營兵士在對火炮的運用上十分“草率魯莽”。臨戰時,十有八九是將所有火炮置於前列,一股腦兒猛射猛打,場面看起來盛大唬人,可在足以承載大重量炮管的炮車產出前,這些小型野戰火炮的火力還不足以將正面衝鋒的敵軍挫骨揚灰,而且沒有專業炮手操作,精準度更是低得可憐。試想,火炮的數量哪裡能與鳥銃相比?鳥銃可以用密集射擊的方式彌補精準的不足,火炮這麼用實乃暴殄天物。

趙營現在的兵種按大了分,很明顯是步和騎,再細分,有了炮車後的火炮在野戰中的重要性勢必水漲船高,從步中進而分出步和炮只在早晚。步、炮關係既然這麼緊密,就更應該相互配合。否則類似當前這樣炮轟幾輪,步兵接踵而上,看似炮前步後似乎有所協作,實則是完全疏離的,要在野戰中充分發揮火炮的優勢,就不能“車輪戰”。他強烈要求趙營將野戰火炮分配到哨以下級別的編制中,均勻佈置,而不是直接隸屬於一營在戰鬥中一齊調配。當然,他並不反對營一級直轄一定比例的火炮以便在最短時間內針對特定目標形成區域性火力優勢,但他堅持,隊一級、哨一級都必須擁有自己的火炮。

戰鬥的構想因此也成為了先以各隊、各哨配合營中火炮進行火力壓制,之後步兵循序推進,同時各隊、各哨火炮不能就此割裂,需要同步推進,並在過程中繼續以為步兵提供火力支援。換言之,他提倡強化更小作戰單位的戰鬥力,從而再以小單位強化整體。這勢必對趙營上下級的指揮溝通能力提出極大的挑戰,不過這並不在何大化考慮的範疇內。

步、炮要協同,這是第一步。如果第一步已經能得心應手做到位,那麼接下來第二步,步、炮、騎三兵種間的協同作戰勢在必行。在此理論下,騎兵也不能像現在這樣只用於臨場救火、四處亂竄,而是要敢於脫離步兵,單獨展開衝鋒。衝鋒也需要選擇更好的衝鋒機會,優先攻擊敵軍騎兵的側翼或者是靜止的敵軍騎兵。而且在衝鋒時要儘量保持密集整齊的隊形。平時佈置在側翼或者是空心方陣的中央,伺機而動。總體而言,何大化對趙營騎兵的主要要求還是以白刃戰以及衝擊為主。

趙當世對何大化的這些建言很重視,但即便是金玉良言,施行起來也並非一日可成,所以好言感謝了何大化,讓他先將主要精力放在火器坊研製銃炮的工作上,自把何大化的冊子收起來,有空時時研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