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化縣溪口鎮。 住在江南小鎮上的蔣介石,雖然下野,仍以國民黨總裁的身 份,操縱著政局。但李宗仁、白崇禧、何應欽、孫科、張治中等 一批要人,紛紛要蔣出國。蔣介石慣用“出國”對付政敵,現在 輪到別人對付自己,氣得半昏,拼命反對。
蔣介石為了遙控形勢,讓電信局專門架設了溪口至南京的專 線,南京李宗仁稍有什麼動靜,這邊蔣介石就會立即作出反應。 蔣介石几乎每天都打電話給國防部長何應欽、參謀總長顧祝同、 參謀次長林蔚、空軍總司令王叔銘、海軍總司令桂永清等人,就是不跟代總統李宗仁通話。何應欽等人經常給蔣介石通風報信, 可李宗仁身邊卻沒有什麼靈敏的耳目。
當然李宗仁、白崇禧等桂 系要人也絕非等閒之輩,他們對付蔣介石也有一套辦法。
為了避 開蔣介石的耳目,他們一般不用軍話臺接轉電話,他們商決重大 事項時,一般都在南京傅厚崗李宗仁官邸,要執行時再由專人分 頭傳達。李宗仁上臺後,是想幹三件大事的,即:一、與中共謀 和,結束內戰;二、謀求內部團結,加強民主改革,收拾民心, 並阻止共軍渡江,求取光榮和平;三、爭取美援,制止比共軍威 #更大的通貨膨脹。可是,別說是三件大事,就是幾項小事他也 辦不成,原因是蔣介石在後臺用線吊著他,像吊著一個木偶。
李宗仁剛上臺時,曾簽發了兩個手令: 一是讓行政院長孫科,自國庫提款,代總統親赴武漢前線犒 賞三軍;二是讓參謀總長顧祝同釋放張學良、楊虎城。他採取這 個行動的目的很明顯,前者是為了振奮軍心,後者是做給共產黨 看的,希望在和談方面能有點資本。
可是蔣介石不答應的事,他根本做不成。孫科臉一板,手一 攤:國庫已空,無款可撥。臺灣省主席陳誠也一口回絕:張學良 幽居新竹,受到很好的照顧!
回南京覆命的程思遠將陳誠的話報告李宗仁,感嘆道:“凡 是瞭解老蔣為人的,都知道他寧饒敵人,不饒朋友。局勢如此危 急,在生死存亡關頭,國民黨仍不能團結起來一致對外。德公; 恕我直言,這個黨是沒有指望了,我們既然回天乏術,不如……”
“不如什麼?”李宗仁神色突變,語言衝動起來:“現在局勢 還沒有糟到那一步,我們手裡現在還有牌可打。人家要看我們的 笑話,我們自己不能先亂了陣腳。”
不過,李宗仁還是有打算,他吩咐程思遠:“你起草一份給 毛澤東的電報,就說我接受他們提出的和談條件,我希望儘快開始和談,電報寫好後立即發出去。”
李宗仁致毛澤東的電報稱:“務望先生號召貴黨同志,共同 迅速伲成和談,即日派遣代表商定地點,開始談判。”李宗仁心 裡想的是與共產黨劃江而治。
當和談代表張治中來到溪口蔣介石住處時,不等張治中開 口,蔣介石就拿起茶几上一張報紙,怒氣衝衝地揮舞著,高聲叫 嚷:“你們的來意是要勸我出國,昨天的報紙已經登出來了!”
張治中一下愣住了。本來這是他與李宗仁在很小範圍內談的 話。怎麼竟登上了報?不容他多想,蔣介石還在喋喋不休:“他 們逼我下野是可以的,要逼我亡命就不行!下野後我就是個普通 國民。哪裡都可以自由居住,何況是在我的家鄉!”
張治中只好轉移了個話題,輕聲說道:“總裁,我們這次來 是想聽聽你關於和談的意見的。”
這也是蔣介石不愛聽的。
張治中繼續說:“總裁,關於中共所提的八項和談條件,我 與德鄰、敬之、健生等人商議後認為,其中第一項是不能接受 的,這一點大家意見是一致的。”
蔣介石一聽這話,氣頓時消了三分:“當然啦,李德鄰現在 負的責任也是我的責任,德鄰的成敗也是我的成敗。文白,你可 以告訴德鄰,我一定竭盡全力支援他,我願意終老還鄉,絕不再 度執政。”
張治中聽著,不信,卻表示:“我一定向德鄰轉達。”
“你告訴李德鄰,還是要備戰求和,想以和談談出個劃江而 治,只怕他是一廂情願。”
“形勢嚴峻,我們也只能盡人力而聽天命了。”
蔣介石漸漸說出了他心中的鬱悶:“事情還沒有到不可為的 地步,問題是在我們內部。共產黨能夠上下一心對付我們,我們 卻做不到這點。李德鄰上臺後走了三步棋,招招都是衝著我來的。第一步透過傅涇波、司徒雷登向美國要軍火,武裝自己桂系 的軍隊;第二步派人拉攏蘇聯武官羅申;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