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部分

 話被蔣介石常常用來說明他所以誓死保金門的理論依據。其實蔣 介石比誰都清楚,國民黨的力量已大大弱於共產黨的軍事力量, 防守沿海島嶼尚且感到力不從心,哪裡還有“反攻”的力量?

美國開始還是勸蔣介石放棄金門、馬祖,他們可以以美國陸 戰隊和戰鬥機群駐守臺灣,不然死守金門,很可能使之與中共,甚至和蘇聯發生直接衝突。

蔣介石不依。他說他到臺灣就是要“復國”的,如果把可作 反攻跳板的沿海最後兩個島嶼丟掉,誰還會相信他能“反攻復國”呢?

艾森豪威爾將就了蔣介石。他以為,國民黨軍隊的最後一口 氣,全押在“反攻復國”上,士兵們相信總有一天會打回大陸, 才保持了現在這樣計程車氣。如果讓他們放棄金門、馬祖,就等於 粉碎了他們的這個夢想。只要士氣一洩,臺灣便“處於極端危險 的境地,中共隨時會將它佔領”。

3月3日,杜勒斯赴臺灣同蔣介石進行了密談。杜勒斯想解 除前嫌,對前一年在沿海島嶼問題上所發生的一切,承擔了全部 責任。一般美國人都認為,他太“寬宏大量” 了,本來這些責任 在許多方面應由美國和臺灣共同分擔。蔣介石也清楚這一點,不 過他欣賞杜勒斯這種精神。回國後,同艾森豪威爾商討了保衛 金、馬,防止中共進一步攻打臺灣。3月10日,杜勒斯一臉苦 相地對總統艾森豪威爾說:“福摩薩(臺灣)海峽的形勢,比我 訪問前所設想的嚴重得多。中國共產黨人決意佔領福摩薩,放棄 金門、馬祖不能中止這種決心。如果我們要保衛金門、馬祖,我 們將要使用原子彈武器。只有它們才能有效地反擊大陸上的飛機 場。”

有了美國撐腰,臺灣的口氣更硬了。3月22日,蔣介石在 對美國報人談話時宣稱,臺灣為保衛金門、馬祖,將戰鬥至最後 一個人。此後在許多場合及私人談話中,他都一再表示,要誓死 保衛金門、馬祖。陳誠也在與外國記者談話時表示,即使金門、 馬祖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也一定要堅守下去。

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和副總統尼克松在記者招待會上也暗 示,美國可能使用核武器,這使得美國國內與世界輿論都對可能 發生核戰爭的前景深感憂慮。連美國的盟國也強烈反對。加拿大 外長皮爾遜立即宣佈加拿大將不為沿海島嶼而戰。一位美國專欄 作家說:“除了蔣介石委員長外,我們所有的盟國都認為這是一 場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進行的錯誤戰爭。”

艾森豪威爾也有些擔心:“對共產黨發起的任何進攻金、馬行動進行外部干涉,都會受到世界輿論的最強烈的譴責。”

透過在朝鮮戰場和臺灣問題以及恢復印度支那和平等問題上 的較量,毛澤東認為美國有可能同意坐下來同中國談判。他分析 了臺灣問題的國內和國際兩個方面的情況,從維護國家主權、領 土完整和維護遠東及世界和平與安全這兩個目標出發,就反對美 國武裝干涉臺灣這一問題的解決途徑提出瞭如下的基本原則:國 內問題和國際爭端分別解決。國內問題透過同蔣介石的和平談判 解決,他提出“和為貴”、“愛國一家”、“愛國不分先後”等政策 主張,但由於蔣介石的反共和頑固拒不接受和美國的干預等原 因,使得這些主張無法付諸實踐;國際爭端透過同美國的談判, 解決中美間的爭端,他說:“美國侵佔臺灣和臺灣海峽,這是中 美兩方有關的問題,應當由兩國舉行談判解決。”

根據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的決策,周恩來於1955年出席亞非 會議(萬隆會議)期間,發表了著名的“4。23”宣告,指出: “中國人民同美國人民是友好的。中國人民不願同美國打仗,中 國政府願意同美國政府坐下來談判,討論和緩遠東緊張局勢的問 題。特別是和緩臺灣地區的緊張局勢問題。”

這一宣告在國際上引起了很大的反響。美國被迫於4月26日由國務卿杜勒斯做出不排除同中國談判的表示。由於中國大力 爭取同美國坐下來談判,而且越來越多的國家又要求美國作出響 應,美國才被迫接受中國政府的建議,並於7月13日透過英國 向中國提出了中美雙方各派一名大使級代表在日內瓦舉行會議的 建議。經過磋商,中美雙方確定將原在日內瓦進行了將近一年的 領事級會談升格為大使級。

中美大使級會談的漫長歲月從8月1日開始了。

北京的夏季多為烈日炎炎,而遠在萬里之外的波蘭首都華沙 由於受大西洋氣候的影響卻十分涼爽。出席日內瓦會議之後,被 任命為波蘭大使的王炳南和使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