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你回去後繼續把湖南的事抓好,調海軍的事,等中央討論決 定了才算數,再通知你。”
12月初,毛澤東即將啟程赴蘇。他再次召見蕭勁光。毛澤東問他:“你去過蘇聯,你給我講講蘇聯的情況好不好?”
蕭勁光就把自己在蘇聯的感受挑重要的講了幾點,毛澤東對 每一點都很感興趣,不住點頭。毛澤東告訴蕭勁光:“這次去蘇 聯,有許多事情要談,蘇聯援助的事情是一個大題目,請他們幫 助我們建設海軍、空軍。你看解決海軍裝備,需要從他們那裡買 些什麼?當今世界上,真正願意幫助我們的只有蘇聯一家,要爭 取他們的援助。”
12月16日,毛澤東離幵北京前往蘇聯。
1950年1月13日,毛澤東得到蘇聯的同意,搞一箇中蘇友 好同盟條約。他感到有立即任命人民海軍司令的必要。在催促周 恩來趕赴莫斯科參加談判的同一電報裡,指示:即任命蕭勁光為 海軍司令。
●3。爭奪海南島,蔣介石又輸一招
就在蔣介石張羅著復職,毛澤東即將出訪蘇聯之時,臨行前 仍研究了金門作戰的教訓,並於12月18日在途中親自起草了對 第四野戰軍司令員林彪的指示電報。這封電報可以說是人民解放 軍統帥機關第一次會議對於渡海作戰規律的系統總結。電報特別 指出:渡海作戰,完全與過去我軍所有作戰的經驗不相同,即必 須注意潮水與風向,必須集中能一次運載至少一個軍〈四五萬 人)的全部兵力,攜帶三天以上糧食,於敵前登陸,建立穩固灘 頭陣地,隨即獨立攻進而不要依靠後援。電報還舉出三野第十兵 團在金門失利的教訓是:
“……於佔領廈門後,不明上述情況,以三個半團九千人進 攻金門島上之敵三萬人,無援無糧,被敵圍攻,全軍覆滅。你們 必須研究這一教訓。”
毛澤東同時還要林彪向粟裕調査瞭解渡海作戰的全部經驗; 以免重蹈金門覆轍。
在蘇聯訪問的繁忙時候,毛澤東一直關注著渡海作戰的準備 工作。1950年1月10日,他在蘇聯又致電第四野戰軍首長,提 出“爭取於春夏兩季內解決海南島問題”。同時又分析了海南島 作戰與金門作戰的區別:“海南島與金門島情況不同的地方,一 是有馮白駒配合,二是敵軍戰鬥力較差。只要能一次運兩萬人登 陸,又有軍級指揮機構隨同登陸,……就能建立立足點,以待後 續部隊的繼進。”
海南島是我國第二大島,它的面積和戰略意義僅次於臺灣。 對其進攻的難度,遠遠超出了金門與舟山。
從其地理位置上看:在當時國民黨軍所佔的四個主要島嶼 中,它比金門、舟山距大陸都要遠。瓊州海峽是世界上流速最大 的海峽之一。這給渡海航行造成困難。其次從雙方力量上看:攻 金門、舟山渡海距離都在10公里之內,人民解放軍的炮兵可以 直接掩護航渡和登陸,國民黨軍的軍艦隻能在遠處以火力攔截; 金門島上當時也沒有裝置完整的機場,需要呼喚臺灣進行空中支 援。可是進攻海南島則情況不同。由於海峽較寬,不僅航渡距離 遠,登陸點也在人民解放軍的炮火射程之外,無法進行火力掩 護。國民黨軍的軍艦還可以直接到中流攔截。在海南島上還停有 20多架作戰飛機,可隨時直接支援守島的國民黨軍作戰。四野 渡海兵團還完全沒有海空軍的掩護,航渡工具只有木帆船,是以 陸軍單獨向敵軍陸海空三軍的立體防禦發起進攻。
但毛澤東認為,儘管進攻海南島在某些方面比進攻金門困 難。可也有有利條件。海南島上的國民黨軍兵力雖然比金門多, 但是由於島大海岸線長,守備分散,要登陸的空隙也多。金門守 軍胡璉部是國民黨殘餘陸軍中戰鬥力最強的部隊,而海南島上國 民黨軍的五個軍雖多是老粵軍的部隊,但都是在被殲滅後剛剛重 建的,裝備和訓練都不如胡璉部。
毛澤東電文中提到的馮白駒,當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瓊崖縱 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瓊崖縱隊是以1927年9月海南島農民起 義隊伍為基礎組建的。這支人民武裝經歷了長期艱苦卓絕的鬥爭 考驗,終於創立了以五指山為中心的革命根據地。到1947年10 月中央軍委授予它“中國人民解放軍瓊崖縱隊”的番號時,其已 轄三個總隊共10個團約2萬人的作戰力量。於1950年初,已解 放了佔全島面積三分之二的廣大地區,成為支援渡海作戰登陸海 南的堅強力量。
2月17日,即毛澤東結束訪蘇的同一天,他又根據中共中 央轉到蘇聯的四野渡海兵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