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必將加倍地進行述擊。 那樣一來,朝鮮戰爭馬上就會擴大,局勢的發展也必然難於控 制,其結果不僅美國將要深深地陷進去,而且會把我們的盟友嚇 跑。”
更加顧及美國自己利益的將領們,終於被艾奇遜的一番大道 理說服了。蔣介石的建議和麥克阿瑟的三次請求,於6月30日 被杜魯門最後否決。否定蔣介石出兵的另一原因是,當時已經開 始中英建交談判的英國表示,不能和臺灣軍隊一起並肩作戰。美 國權衡利弊,也只能採取“取英舍蔣”的方案,拒絕了蔣介石的 援軍。
蔣介石一直在等候美國同意出兵的訊息。他的小算盤是:通 過赴朝作戰,就可以從北朝鮮進攻東北,或者在東南沿海開闢第 二戰場,實現其反攻大陸的目的。因此,蔣介石後來吹噓說,如 果臺灣國民黨軍隊參加朝鮮戰爭,則戰爭情勢,必將完全改變, 並可使中共志願軍在作戰中發生政治和心理的影響從而瓦解其軍 心。他指責美英等西方國家反對他出兵參加朝鮮戰爭,“乃是韓 戰最後沒有結果的一個最大原因”。
蔣介石滿腦子的“熱情”,等來的卻是一瓢冷水。氣得他大 罵艾奇遜不是東西。
但在美國各地的原國民黨人士則認為,美國拒絕臺灣出兵則 完全是臺灣自己“大嘴巴”造成的,此事本不該張揚,一張揚便 露了餡:事實上,蔣介石出兵援韓的用意,乃是欲利用美國力量 助其反攻大陸,這是他一廂情願的想法,而美國不想就範。
蔣介石出兵不成,慢慢也平靜下來。他一想,雖然出不出 兵,但朝鮮戰爭至少拖住了中共,臺灣可得喘息,總之不壞,用不著懊惱。
7月1日,蔣介石下令給五十二軍,恢復正常的軍事訓練和 沿海的防衛施工。
也就在這一天,美國陸軍第二十四師先頭部隊到達朝鮮。
7月7日,聯合國安理會授權美國指揮參加干涉朝鮮的各國 部隊。杜魯門下令全國徵兵。7月8日,杜魯門把戰爭的指揮大 權交給了他並不喜歡的70歲的五星上將麥克阿瑟。得意的麥克 阿瑟叼起他的有名的玉米莖菸斗,氣昂昂地走進了他的第四次真 槍真炮的戰爭。杜魯門擔心這個狂人會失去理智,把自己拖進戰 爭的深淵。他在日記中發洩著:“……麥克阿瑟則乾脆只同上帝 打交道。令人遺憾透頂的是,我們還得把這樣自命不凡的討厭鬼 放在關鍵崗位上。我真他媽的不明白:當年羅斯福為什麼不把溫 賴特調回國,讓麥克阿瑟去當烈士呢?如果我們得到的是溫賴 特,那將是一名真正的將軍和戰士,面不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麼 ―名話劇演員式的騙子……”
果真,麥克阿瑟後來將美國拖進了戰爭泥潭。
●3。麥克阿瑟揹著總統去見蔣介石,並下了賭注
1950年7月的最後一天,烈日照射下的臺北松山機場一反 往曰的冷清,變得熱鬧起來。簡陋的停機坪站滿了軍人,許多還 是將官。在場的記者覺得這是蔣介石退臺以來最隆重的一次迎賓 場面。而且連一直躲躲閃閃的蔣介石也親自到場,在貴賓室等候。
他們等候的貴賓就是新任聯軍總司令麥克阿瑟。
下午1時,麥克阿瑟上將從專機的舷梯走下來,手裡握著他 的大煙鬥,頭上戴著那頂陪了他20多年的舊便軍帽,鼻樑上架著一副大得出奇的墨鏡。
在陳誠等政府要員與麥克阿瑟擁抱握手後,蔣介石從貴賓室 走了出來,來到機翼下,與麥克阿瑟握手、擁抱。
他們一起走到停在一旁的座車,麥克阿瑟低下高高的身軀。 鑽進座車時,發現蔣夫人宋美齡已含笑坐在車裡,他打著招呼: “你的丈夫在上次大戰中是我的老搭檔。老戰友再次合作,勝利 就得到保證。”
蔣介石尋找著話題:“聽說剛打仗的那幾天,你冒著槍林彈 雨,親自飛到漢城最前線?”
麥克阿瑟頗為得意:“我的座機差點給斯大林的飛機打下來。 哈哈,不敢冒險的將軍不是好將軍。要不我就得不到漢城前線的 第一手情況啦。”
跟隨麥克阿瑟到臺灣的美國軍官代表團有16人組成。雖說 蔣與麥氏從未謀面,談起來竟熱乎得像老朋友,大有一拍即合的 味道。
麥克阿瑟有些好大喜功,所以一提到那次冒險飛行,便口若 懸河:“我當晚飛回東京後,馬上向杜魯門總統建議,給我向朝 鮮派兩個美軍師,我就能守住朝鮮。”
蔣介石附會道:“戰事緊張時,我也經常乘飛機飛到前線上 空觀察戰場或部署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