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0部分

蔣介石要劉安祺擔任“反攻聯軍總司令”。劉氏又說: “我們還根據沙盤作業在南部地區,包括嘉義、臺南、高雄 舉行‘昆陽演習’,包括海、陸、空三軍,以陸軍為主,是歷年 來規模最大的演習。我在演習中擔任反攻聯軍總司令……當時計 劃主力在金門對岸的圍頭登陸,此外,潮汕、青島都是登陸點。演習的時候在林邊附近的海岸設了一個登陸發起站。”

劉安祺還說:“因為美國人盯得很緊,我們也怕訊息洩露出 去,所以行動相當隱秘。”

事實卻不然。虎年一到,蔣介石就不斷向美國訪客強調,反 攻大陸的日子來臨了,只要“國軍”部隊登陸大陸沿海,大陸同 胞一定會聞風起義。當時美國國務院中負責情報及研究的希斯曼 說,國民黨政府“透過官方和非官方、公開與私下的管道,一直 向華府施壓,而且日甚一日。”

蔣介石擬定的反攻計劃,先叫“國光計劃”,後又改為“旭光作戰計劃”。

“國光計劃”是蔣介石密令三軍“副總參謀長”執行官唐守治中將擔任召集人,精選優秀軍官,配合參謀本部若干人員,成 立一個作業中心。後來,美國得悉蔣方瞞著他們搞“國光計劃” 後,勃然大怒,臺灣當局只好請美國人也來參與,該項作戰計劃也隨之易名為“旭光作戰計劃”。該項作戰計劃設想是國民黨軍 先在閩南粵東地區登陸,迎後續部隊到達,攻佔福州、海豐等 地,建立攻勢基地,形成先期有利聲勢再向內地發展。

希斯曼在回憶錄《推動一個國家——肯尼迪政府外交政策中的政治策略》裡透露,肯尼迪政府面對來自親臺北者的巨大壓 力,內部引發了兩種不同主張的激辯。一派主張支援國民黨軍反 攻,認為國民黨軍的先頭部隊在沿海建立灘頭陣地後,可能造成 星火燎原之勢,已經和中國分手的蘇聯,不可能出兵助戰;持反 對立場的人則表示,國民黨軍打算先行在沿海登陸一、兩個師的 目的,乃是企圖引誘美國介人,並導致美國與中共發生大戰。他 們擔心國民黨軍登陸後,大陸同胞並未揭竿而起,中共亦未垮臺,則豈非要重演一年前(1961)古巴豬灣事件的慘劇?且後果可能更糟。

這倒使主管情報研究機構的希斯曼大為苦惱。他雖然盡全力 蒐集中國大陸方面的情報,但連自己也不相信手無寸鐵的中國老 百姓會起來對抗大陸政府。在大陸的中國人是不是真的不滿新中 國,這種“不滿”會不會升華到“集體抗暴”,他心中無數。終 於有機會和一個人討論國民黨當局反攻大陸的問題,這個就是蔣經國。

1962年3月初,美國在馬尼拉舉行駐亞太使節會議,遠東 事務助理國務卿哈里曼囑希斯曼專程赴臺瞭解國民黨當局的反攻 意圖。希斯曼於3月8日下午飛抵臺北松山軍用機場,即直奔蔣經國辦公室。

蔣經國秉承父意,引用大量“敵後情報”,向希斯曼說明 “反攻大陸”的理由。小蔣多次重複老蔣近些時候的講話,如 “面對當前反共鬥爭的新形勢,真是報國救民千載一時的機會”; “今日反共形勢,我們已由掌握復國之鑰,進而要開啟鐵幕之門 的時候了”,等等。

歸納地講,蔣氏父子對1962年“反攻大陸”充滿信心,其依據是:

第一,蔣介石將大陸看得一片黑。蔣介石宣稱: 中共“現在是處於公社失敗,工業倒閉,俄援不繼,災荒飢 餓,空前未有的毀滅恐怖的當口;亦就是天災人禍,交相煎迫的 當口”; “陷於全民的反飢餓、反控制、反鎮壓的大潮大浪之中”。“中共部隊的效忠精神業巳愈來愈糟,理由之一,是中共政 權無法以較人民為多的食糧配合供應他們的部隊”。

大陸民眾“所遭受的迫害,已達到不可忍受的程度”,“大多 數中國人民,均熱切盼望我反攻大陸,推翻中共政權”。

蔣介石完全是主觀臆斷。大陸發生饑荒不假,有的地方餓死 了人也是事實。但蔣介石忽視了大陸人民的精神。因為大陸上上 下下都在勒緊褲帶,同心同德,不但要抵抗災荒,而且咬緊牙關 還蘇聯的債。蔣介石反攻大陸的叫囂,反而激起了大陸人民戰勝 困難的熱情。連普通百姓聽說蔣介石“反攻大陸”,都是嗤之以 鼻;只有福建沿海一帶戰備稍緊。

第二;蔣介石企圖利用中蘇之間的意見分歧。蔣介石在回答記者提問時宣稱:

“這兩個共黨集團間的分裂,在赫魯曉夫或是毛澤東任何一 人被清除之前,沒有彌縫的機會”。中共與蘇俄間“爭執激烈。 如果中華民國軍隊反攻,蘇俄將不會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