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0部分

花玉座的功勞,這蓮花玉座頗為神奇,蕭榮不知用什麼手段引動了上面的玉光,在全身形成了一層保護膜一樣的東西,將自己封閉在一個獨立的空間當中。這就好像一個人被凍在了冰塊裡面,自然不會輕易腐朽了。

第六百二十五章 往事

傅清揚發現此人已經死去之後,心神大定。如果這個人還活著的話,在這樣一個洞府裡,他肯定會覺得心驚膽戰。不過既然此人已死,那麼他堂堂丹勁期武者自然也就沒有什麼害怕的了。

傅清揚能看出這個人已經死去了,但是容康和賀老三卻看不出來。兩人的腳步情不自禁地開始往後退,眼睛往後瞟,隨時準備逃跑。

“你們不要害怕,這個人已經死了。”傅清揚看到容康和賀老三的模樣,就知道兩人已經被嚇破了膽。

容康和賀老三聽了傅清揚的話,不由得一怔,他們看到蓮花玉座上端坐之人臉上甚至還帶著紅暈,怎麼都不像是死人的樣子。更何況剛才傅清揚明明還有些心驚膽戰的,突然之間又是如何確定此人是個死人的?

所以,容康和賀老三有些驚疑不定。不過兩人還是強作鎮定,仔細觀察玉座上端坐之人。這麼仔細一觀察,兩人也逐漸看出了一點端倪。此人雖然面色紅潤,但是卻好像一個雕像一樣,在那裡一動不動,眼睛雖然彷彿閃爍著光彩,但是卻有些發直,不像正常人的眼睛那麼靈動。

“傅先生,此人真的死了嗎?”容康觀察到這些情況之後慢慢的鬆了口氣,有些自我安慰式的問了傅清揚一句。

“不錯,的確已經死了。”傅清揚點點頭,徑自進入房間當中。

看到傅清揚進入房間,容康和賀老三兩人也跟著進入其中。傅清揚發覺。越是靠近玉座上端坐之人,他就會感覺到越危險。這讓傅清揚沒有輕易觸碰此人,他發現蓮花玉座前面有張石桌,石桌上放著不知道用什麼材料製成的信。於是上前一步。伸手拿過這封信,開啟之後,見上面寫的是蕭榮的遺言。

看完之後,傅清揚這才知道詳細的情況。原來,蓮花玉座上端坐之人正是蕭榮,而這封信就是蕭榮臨死的時候留下的。原來,蕭榮在進階先天武者之後,曾經一度成為大漢王朝的國師。在整個大漢王朝,那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物。而且國師的地位非常超然,縱然是皇帝也對蕭榮敬畏三分。

對於一個王朝來講。國師的任務就是保證國運亨通。這可不是一件小事兒,想要鎮壓氣運,往往需要一些強橫無比的靈器才行。例如,在整個華夏曆史上,曾經出現過幾件這樣強橫無比的靈器。像傳國玉璽。神龍鼎,軒轅神劍等。

等到漢朝之時,軒轅神劍早已在人巫大戰中破碎,神龍鼎也不知所蹤。只餘下一件傳國玉璽,鎮壓國運。這傳國玉璽可非等閒之物。為華夏古代皇帝信物。相傳秦始皇滅六國統一華夏後獲得和氏璧,將其琢為傳國玉璽。命丞相李斯在和氏璧上寫“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蟲鳥篆字,由玉工孫壽刻於其上。後為歷代王朝正統的象徵。

此事詳細情況傅清揚倒也聽說過,相傳春秋時,楚人卞和在楚山,一說荊山看見有鳳凰棲落在山中的青石板上,依“鳳凰不落無寶之地”之說,他認定山上有寶,經仔細尋找,終於在山中發現一塊玉璞。

卞和將此璞獻給楚厲王。然而經玉工辨認,璞被判定為石頭,厲王以為卞和欺君,下令斷卞和左腳,逐出國都。武王即位,卞和又將璞玉獻上,玉工仍然認為是石頭,可憐卞和又因欺君之罪被砍去右足。

及楚文王即位,卞和懷揣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以致滿眼溢血。文王很奇怪,派人問他:“天下被削足的人很多,為什麼只有你如此悲傷?”卞和感嘆道:“我並不是因為被削足而傷心,而是因為寶石被看作石頭,忠貞之士被當作欺君之臣,是非顛倒而痛心啊!”這次文王直接命人剖璞,結果得到了一塊無瑕的美玉。

為獎勵卞和的忠誠,美玉被命名為“和氏之璧”,這就是後世傳說的和氏璧。

楚王得此美玉,十分愛惜,都捨不得雕琢成器,就奉為寶物珍藏起來。又過了400餘年,楚威王為表彰有功忠臣,特將和氏璧賜予相國昭陽。昭陽率賓客遊赤山時,出玉璧供人觀賞,不料眾人散去後,和氏璧不翼而飛。

玉璽50餘年後,趙國人繆賢在集市上用五百金購得一塊玉。令人始料未及的是,經玉工鑑別,此玉就是失蹤多年的和氏璧。趙惠文王聽說和氏璧在趙國出現,遂據為己有。

秦昭王獲悉此事後,致信趙王說,願以秦國十五座城池換取玉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