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清揚三人潛入水中,查詢這一個地方是不是地圖上記錄的地形。三人分頭查詢,一直找了一個多小時,可是卻發現大嶼山水下的地形和地圖上沒有絲毫類似的地方。到了這個程度,三人基本上已經能夠確定,這先天洞府不可能在大嶼山附近。於是,三人又開始尋找其他地方。就這樣,一直找了三四處地方,等到快要天亮的時候,傅清揚三人來到了伏波山附近。
伏波山位於灕江之濱,孤峰雄峙,半枕陸地,半插江潭,遏阻洄瀾,故以為名。又因漢伏波將軍馬援南征經此,有遠珠伏波傳聞得名。唐時山上曾建有伏波將軍庭。現有癸水亭、聽濤閣、半山亭、遠珠洞、試劍石、千佛巖、珊瑚巖等名勝,還有一口重一千餘公斤的”千人鍋“和重2700多公斤的大鐘,為清定南王孔有德女兒為悼其父所鑄。
波山還珠洞中,明《赤雅》載:“其最奇者,有石懸空而下,狀若浮柱,去地一線不合。聞昔有神人名揭諦者,試劍於此。”清金《廣西通志》說,“洞中踞石有巨人跡,宛如刻紋。又紫白二蛇,蜿蜒相向,存浮石絡其項,大似老龍戲珠。”關於試劍石,有種種傳說,也有說是馬援試劍造成的。宋經略安撫使范成大曾在此舉行鹿鳴宴,祝願鄉試告捷的舉人,“應表明年第三閭”。在此之前,桂林地區出過兩名狀元,一是唐代的趙觀文,一是宋代的王世則,傳說還珠洞懸石若是“岩石連,出狀元”,所以試劍石又名“狀元石”,表達了人們對多出良才的美好願望。宋梁安世在石旁題刻的《試劍石詞》有“怪石虛懸象鼻”,也有稱之為“象鼻石”的。珊瑚巖還珠洞內臨江北向的一小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