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為何?
這是一個大命題。
尤其是對於欲蛻凡成仙,了卻煩惱,成就大自在的修士們而言,這個命題幾乎貫穿整個修行。
千年前,修行宗門大都奉行感悟天地而行超脫的理念,在個人修行層面的體現,是修士的力量神通不斷增強,透過攫取天地之間的力量,來強化自身。
甚至以此延伸出天道與人道的衍生體悟。
所謂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講求天地萬物,相生相諧,順延大道規律,漸進而發展。
人之道,就正好相反,不能一味求全求多,要知曉自己擅長之處,並加以利用,隱藏短板,行上善若水之道。
當然也有些“修行激進主義者”,奉行另一套想法,覺得修行本就是逆天之事,也要做逆天而為。
他們覺得,上天以生靈降生為凡俗之軀,便是要你老老實實的度過凡人一生,再入輪迴,但你卻想著修的長生不老,與天同壽。
這本就是逆天之意了。
若一味順天而行,那還修個什麼仙?
大家都回去老老實實的種紅薯好啦。
總之,兩派爭論各有道理,也是千年前,修行界中的主要理論矛盾,就如武林中的正邪之分,由理論問題,亦衍生出了修士之間的征伐。
以仙姑所描述千年前的景象,若是真打到要命處,那修士們下狠手的程度,可不比武者們更弱。
但究其本質,不管什麼思潮,什麼想法,都是基於最初的大命題而思考的。
萬變不離其宗。
想要真正踏上修行路,明確道心,就得在心中對於這原始命題有一個答案。
天道,到底是什麼?它又代表著什麼?
在大楚建立,靈氣復甦的五年中,這個古老的問題,又一次引發了討論,尤其是在仙靈界裡,各位大佬也是眾說紛紜。
畢竟,他們現在也是修士了。
而對於這個問題,從星空外回返此界的沈秋,顯然有不同於任何人的回答。
“天道,物質存在的客觀規律,組成物質世界的基礎,不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
這是沈秋聽到仙姑詢問時,腦海中的第一反應的回答,但他並沒有說出口來,因為這個答案,在這個世界,是錯誤的。
此時仙靈界的萬靈殿下,眾位大佬正在璀璨的星光中忙碌,以沈秋的指揮,取下大道巨靈的靈力,融入這片星光之中。
再由沈秋以特殊的手法,將這些蘊含大道威能的靈氣,塑造成物質的奇特外形,加以搭建出一個新的天道核心。
新的天道都可以被搭建出來,又怎麼能說它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呢?
這本就是個不科學的世界,又怎麼能再以唯物論去看待它呢?
“你這個問題大模糊了,我沒辦法回答你。”
沈秋便換了個說辭,對身邊仙姑回答到:
“況且人人對天道的理解都不相同,想來仙姑活了這麼多年,心裡肯定有自己的答案,又何須沈某再來多說呢?”
“你這人!”
搬山仙姑狠狠瞪了一眼沈秋,她對沈秋的遮遮掩掩很是不滿,便叉著腰說:
“你是本君所知,唯一一個得見大能之人。
放在千年前,這就是求不得的成道機緣,你也說,你和大能相談許久,難道就沒有問過這個問題嗎?
你還算是個一心求道的武者修士嗎?”
“這個,真沒問過。”
沈秋笑了笑,又往身邊懸浮,只有他能看到文字的“天書”上看了一眼。
雙手十指不斷活動,將眼前星光聚集中那個奇特的,遍佈線條,圓環和紋路,介於虛實之間的球體繼續組裝。
一邊幹活,一邊說:
“仙姑口中的‘大能’,是個挺儒雅隨和的人,他並沒有多談這方面的事情,我也沒有刻意去問。
不過仙姑若是真好奇大道盡頭在何處,我倒是有點心得,可以說給仙姑聽一聽。”
“好啊,你說唄。”
搬山仙姑也不講求儀態,以靈氣隨手塑出一把小馬紮,還從袖中取出可以記錄話語影像的玉石,擺好了方位。
這是要把沈秋所說之語都記下來,以後好時時觀摩。
對於她這樣從千年前活到現在的修士而言,求道之心,自然不比這個時代的小輩們,修行對於她而言,已成了生活的主基調了。
解決了老祖,釋然仇恨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