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他們並沒有離開,而是躲在了你的背後,爬到了你的背上。因為你是花姐的命。”姥爹對尚若然說道。
“花姐的命?”尚若然吃了一驚。
“對啊,你這種命的人,靈魂太純淨,所以從小就體弱多病,也是因為靈魂太純淨,感情容易受挫,一訂婚就會大病,更不能出嫁,一出嫁就會病亡。”
“靈魂太純淨不好嗎?為什麼這些都是因為靈魂太純淨帶來的麻煩呢?”尚若然問道。
姥爹道:“水至清則無魚,人過剛則易折。太過純淨的東西在這世上都難以生存。從佛學來講,花姐的善根是非常深厚的,如果被汙濁世間汙染,追求世間各種慾望,就會非常不適應,對各種汙染非常敏感,當然就容易多病不順。”
“那我該怎麼辦?”
“身為花姐,最好的歸宿不是追名逐利的人間,而是淡泊名利的佛門。你可以去廟裡拜一個師傅,青燈古壁作伴。那些小鬼也就不會纏著你了。你這才會得到善終。”姥爹說道。
“你要我出家?”尚若然瞪眼道,“我才不要出家!我過不了那種清淡的日子!”
姥爹又道:“如果不願出家,還有一個辦法。”
“快說快說。”尚若然催促道。
“尋一個風水極佳的地方居住。風水極佳的話,你也會受到庇佑。如果你非得婚娶,那得尋著一個福氣很好的大善人。那個大善人的善根也深厚的話,你就處在相對純淨的地方,避免被世間濁氣汙染。不過這種方法還是遠不及出家的效果。”
尚若然道:“怎樣的地方才算風水極佳?什麼樣的人又算福氣很好的大善人?”
姥爹為難道:“這說起來容易,要找到卻很難。只能看你自己的機緣。”
“機緣……”尚若然低聲念著這兩個字,陷入了沉思。
半晌之後,尚若然問姥爹道:“你以前遇到過我這樣花姐命的人嗎?”
姥爹道:“當然遇見過。”
“那個人後來怎麼了?”
姥爹道:“有極少部分花姐命的人會漸漸好起來,最後擺脫花姐命。我以前有個朋友,他家的女兒就是花姐的命,被我很早就看出來了。他那個女兒從小時候開始就對佛有著天生的敏感和虔誠,兩三歲的時候看到佛像就會拜,虔誠得不像她這個年紀該有的。七八歲的時候,我那朋友帶她出去遊玩。一天晚上,我那朋友要他女兒睡覺,他女兒卻在床上跪下,對著牆壁拜了三下。我那朋友問她幹什麼。她說她看到牆壁裡面有個佛像。第二天,他們出來玩,我那朋友發現他們住的隔壁果然有一個小廟。他女兒居然隔著一堵牆也能感應到。”
“我對花痴迷,她對佛痴迷?我聽說佛祖拈花一笑,莫非這就是我和她之間的相通之處?”尚若然蹙眉說道。
姥爹淡然一笑,說道:“佛和花有很深的因緣。不但有‘佛祖拈花一笑’的說法,還有‘借花獻佛’的說法。佛門稱花為‘華’,獻於佛或者菩薩前的稱為‘獻花’,散佈壇場四周的稱為‘散華’。佛陀的一生,從出生到成道再到涅槃,都與花有密切的關係。不但如此,佛門在大乘菩薩道的修行法門中也常以花來表達不同的修行境界。”
“花還能表達不同的修行境界?”
“是啊。大乘菩薩道的修行法門分為六度,六度依次是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而一朵花就具有這六度精神。拿佈施來說,花開時流露清香,展現美麗的姿容,令人一見心生愉悅,帶給人歡喜,因此它有佈施的精神。拿持戒來說,花守時守分,總在一定的時節和範圍綻放,不像葛藤會攀附在其他的植物上。它雖美麗,但不會侵犯別人,所以具有持戒的精神。拿忍辱來說,花開之前須經種子深埋土裡,歷經一段時日的孕育,其間必須忍受黑暗、潮溼、寂寞,而後抽芽;乃至開花後,還要耐得住風霜雨雪,以及蜂蝶採蜜時的傷害,所以具有忍辱的精神。拿精進來說,一朵花,無論花期長短、久暫,總是努力散佈花的芬芳香味,展現它最美的一刻;即使謝了,仍舊‘化作春泥更護花’,甚至留下種子,為繼起的生命而努力不懈,生生不息,所以具有精進的精神。拿禪定來說,花靜靜地開放,表現出寧靜、祥和、安忍的氣質,這就是禪定的境界。拿般若來說,花有各種顏色、大小、香味,千變萬化,奇妙不已。花的世界就像人的世界,蘊含無限的智慧。因此,一個人若能懂得欣賞花的美,必能昇華精神生活。甚至修行也不一定是誦經、拜佛才是修行;能夠從賞花、看花中獲得啟示,這也是一種修行。古代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