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獎項,新聞關注度還是很高的。拿獎之後,有眾多媒體湧向張譚,包括很多香巷媒體。
有個《蘋果日報》的記者,很尖銳的問:“譚導,石頭在香巷票房十分可憐,對於一部沒法吸引觀眾的喜劇片,拿到傳媒大獎的最佳電影、最佳導演,你有沒有感覺到很諷刺?”
這個問題,相當的刻薄。
因為《瘋狂的石頭》此前在香巷上映,放映了七週時間,即便是有影帝梁家煌撐場面,張譚的武俠又在這裡風靡過,依然才拿到280萬港元的票房,可謂是慘敗。
面對香巷記者的挑釁,張譚輕蔑一笑:“首先,我拍的石頭,是面向內地觀眾的,很多內容估計香巷觀眾看不懂。其次,語言方面應該有很大的障礙,石頭的方言比較多,在粵語市場票房普遍不高。最後,一個城市的表現不代表什麼,石頭在內地賣了2億票房,我們投資只有五百萬,四十倍回報率說明一切。”
沒落的香巷電影市場,張譚現在還真不是很在意,況且大陸拍的電影,在香巷幾乎很難爭取到多少票房。
即便是他這位依靠武俠在香巷擁有大量粉絲的內地導演,依然沒辦法改變這一狀態。
那麼也就不用去強求。
一城一地的得失,對他來說,無關緊要。
他小時候蠻喜歡看香巷電影,那時候有周星馳、成龍等牛人。後來成年後,基本上就是看好萊塢大片過癮,再後來國產片也有幾部不錯的片子值得一看,反觀香巷電影,幾乎沒有看得入眼的片子。
何必在意一個沒落市場的反應。
張譚的輕蔑姿態,立刻惹怒了不少香巷媒體,《蘋果日報》的記者又尖著嗓子要提問。但是張譚根本沒理他,開始回答另一家媒體的問題。
他的目標是星辰大海,不是淺池塘。
找刺的問題,張譚一概不理會,但凡問到他新作的問題,他都一一回答,提前做做宣傳。
“我最近的作品是紀錄片,美食紀錄片,將會有一個十二集的系列紀錄片,和一部電影格式紀錄片。年底的時候,這兩部紀錄片,會與大家見面。至於說我的下一部電影,大概是一部好玩的電影,但是我還沒決定好。”
最後,張譚小小裝了一下逼:“有時候,靈感太多,也是煩惱,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