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市場商業化,第五代導演開始走商業大片路線了,第六代導演扛起了文藝片旗幟。奈何這批拍文藝片的第六代導演,各種違和。在國內基本上難能發行,即便進了影院,也是一日遊,沒票房、沒觀眾。
所以,目前國內文藝片票房的最高紀錄,是張超在三年前執導的《過五關斬六將》所保持。3400萬票房。
《那些》破3400萬票房,大概沒誰會覺得有壓力,僅憑張譚的號召力,吸引一批粉絲進影院,基本上就能做到。
現在就看《那些》能把文藝片票房,刷高到什麼位置去。
無數人翹首以盼。
而對票房最為關注的人群,一群是張譚的粉絲“碳粉”,另一群則是馮大炮的粉絲“火炮”。雙方在電影未上映之前,就吵得不可開交。
碳粉們認為張譚必破文藝票記錄。至少一個億!
火炮們則嘲諷《那些》一看就是撲街相,張譚玩玩沒內涵的商業片還湊合,玩文藝片就是找死,畢竟馮大炮都不敢玩文藝片,玩文藝片就意味著跟票房說拜拜。
火炮說:“兩部片子撈了點票房,就讓譚張找不到北了,拍文藝片,哈哈。很快就要現原形了!還破億呢,五千萬給跪!”
“呵呵。譚張兩個字,就值一個億了,你信不!”
“信個屁,《那些》3號上映,最多蹦踏兩週,《不誠2》16號上映。直接就能把《那些》腰斬!”
碳粉們呵呵:“票房過億怎麼說,你們不跪是孫子!”
“不過億你們跪?”
“不過億我們跪,過億你們跪!有種賭的,微…博話題#那些時間教會我的事#底下留言為證!”
“留言,不留的沒種!”
張超的粉絲“超生游擊隊”也洶湧過來:“強勢圍觀。”
“路過。醬油,你們繼續。”
“我來當裁判,已經截圖五百張!”
“打起來了,打起來了,碳渣和炮灰打起來,大家快來看啊!”
“灰渣大決戰,本週微…博最精彩話題。”
網上大傢伙脾氣都挺爆,一言不合直接留言,倒是讓張譚新電影的話題,熱度瘋狂上漲。加上微…博公司本來就是張譚開的,自然會順勢推波助瀾,讓該話題高居搜尋熱度第一的位置。
而這鬧事的三方,恩怨由來已久。
最終在張譚的新片上映前夕,爆發了決戰。
……
2010年的中國影市是爆發式增長的。
年初大船的導演卡梅隆,十年磨一劍,讓藍星人統治了世界,3d震撼級的觀影效果,全球27億美元,宣告王者歸來。在中國,更是以13。82億人民幣,誇張的搶回了曾經屬於卡梅隆大船的冠軍寶座。
超過十億,這在之前,幾乎無人預料的到。
不過,也側面證明了中國電影市場的潛力,到了暑假的時候,馮大炮也開始走心了,拍攝的電影《大地震》,豪取6。73億人民幣,成為國產片票房冠軍。
面對如此票房佳績,馮大炮在隨後的慶功宴上,豪情萬丈:“我才是中國票房號召力最高的導演!”
這話一出口,馮大炮的粉絲“火炮”們,頓時紛紛高呼萬歲,歌功頌德。
“大炮君臨華語名導,五代、六代、新生代都靠邊站!”
“不愧是國民導演馮大炮,大炮一響,黃金萬兩啊。”
“張超、張譚,還不來叩拜吾王!”
“馮導才是中國商業導演中最牛逼的,導演我只服馮導。”
不過很顯然,有兩個人的粉絲不答應了。
第一波是張超的粉絲“超生游擊隊”的反擊。
作為國內第五代導演的扛把子,張超這幾年的確有些不在狀態,拍的幾部大片,除了《荊軻刺秦》牛逼一把,其餘都跪了。但一部開創華語大片時代的《荊軻刺秦》就足以稱道好幾年。
在國內、國際的影響力,都是別人很難超越的。
“《荊軻刺秦》全球1。77億刀,海外票房超過1。4億刀,等你家大炮什麼時候,海外能賣出0。1億刀再來談票房吧。”
“呵呵,大炮怎麼能跟張導比,張導不但海外票房國內導演最牛逼,拿獎也是國內導演最牛逼,就連生孩子都是國內導演最牛逼!”
“大炮除了在國內還算一號人物,出了門誰認識他?歐洲三大獎去過嗎?奧斯卡去過嗎?就是不跟大張比,小張你也比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