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是整個歐洲出版銷售中國書刊規模最大、品種最全、影響最大的一家書店。
可以說是歐洲的華人精神生活文化綠洲。經營書店的老闆潘旭,經過三十年發展將豐友書店經營到如今地位,每年出版五十到七十種與中國有關的書籍。
早在1997年的時候,潘旭就被法國文化部授予了“文學藝術騎士”勳章,今年又獲得了中國新聞出版總署頒發的“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在中法文化交流之間,絕對是一號人物。
“得獎的壓力很大,心想一定要做好。做得更好。”潘旭有些感慨的說。
張譚對這種弘揚中國文化的華人,一向是有好感的。這些人,比那些出了國便拼命詆譭中國的華人,勝過千百倍。
當下也有些感慨的說:“正是有潘先生這樣為中法交流的人努力,中國文化才能走出去,讓世界看到中國的另一面。”
“我也就是盡個人一點綿薄之力。”
兩人客套了一會各自的牛逼,隨即轉入正題。潘旭說:“其實我很早就讀過你的小說,《四大名捕震關東》開始,我在香巷和臺彎都有采購渠道,經常會採購一些武俠小說過去,這幾年每次帶你的小說過去。帶多少,被搶多少。”
頓了頓,潘旭又說:“去年我回柬埔寨,看到了一本法語譯本的《射鵰英雄傳》,語法翻譯錯誤太多,我就想著應該出版一套規範的譯本。本來當時就打算來找你談一談的,表示一下我對出版的決心。但去年是中法文化年,我要幫忙中國出版五十多套圖書,沒有時間。現在忙完了,我這就來了。”
對於潘旭的決定,張譚很感動,但是他還是有些顧慮:“說實話,能夠出版國外語種版本,我是持開放態度,也希望我的小說能翻譯成多種語言,影響更多人。可說個現實的問題,怕是翻譯出來,在西方國家的銷售也不會好。”
西方的華人,基本都是看簡繁體中文版,老外又看不懂武俠,外語版本只能呵呵。
但是潘旭卻堅定的說:“我選擇出版小說,只有兩個標準,一個是能夠賺錢的,一個是有價值的。我愛書,所以,只要我覺得一本書有價值,就是不賺錢,我也願意出版。《射鵰英雄傳》我覺得是武俠小說的巔峰,我很想出版它。”
潘旭有點任性。
不過作為中法圖書銷售大戶,他應該是不差錢,有資本任性。而且他會先向法國文教部,申請一筆出版基金,法國政府有專門的基金,用於對國外優秀作品譯製出版的扶持。
鑑於此,張譚沒什麼好說的了,當即給出了很優惠的條件,免費授權豐友書店出版法文版《射鵰英雄傳》。法文版要大量的人手去翻譯,光靠出版基金並不能有多大的支援。
當然合同也規定了,如果《射鵰英雄傳》銷售數字不錯,能夠賺錢,會支付張譚一定金額的版稅。
至此,相比較於牛津大學出版社尚無動靜的英文出版工作,反而是法文出版工作,率先啟動。
翻譯工作不是一天兩天能完成,豐友書店也不能把所有的翻譯人員,都投入到《射鵰英雄傳》當中,這項翻譯工作,起碼得花費一兩年時間,甚至更多。
這是很無奈的事情,畢竟中文翻譯成外文,難度不是一星兩星,而是五星級。
但這是張譚小說事業的又一大進步。
……
許是受到了自己的小說、開始走向西方世界的影響,張譚這幾天很亢奮。每日裡敲打鍵盤不停,《倚天屠龍記》的故事如泉湧一般化為方塊字。
這部小說同樣是分冊出版,前面寫出來的四十多萬字稿子,已經校訂完畢,交付三聯書店,準備出版了。以張譚的碼字速度根本不擔心會拖稿,可以放心出版。
“那麼。”
從鍵盤之中抬起頭,伸個懶腰,張譚對著天花板大吼一聲:“又要開學了麼!”(未完待續。)
第224章 小東邪
大二了,屬於學校的老鳥階層了。
張譚回到北亰之後,又開始和蘇莎過上了沒羞沒躁的兩人世界生活。大一新生需要軍訓,作為老鳥卻瀟灑吃吃喝喝,導演系的幾個關係不錯的同學,相約一起去吃燒烤,有韓衛國、陳力等人。
張譚在導演系,處的最好的朋友大概就是陳力了,陳力二十多歲,人活躍也機靈,還願意在張譚面前放低姿態,自然讓張譚對他很有好感。韓衛國也關係不錯,但是畢竟三十多歲人,總在張譚面前,放不下年紀差,有些矜持。
所以之前合作拍攝短片和廣告,張譚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