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3部分

會攻南京的軍事部署,形成了一個大的戰略包圍圈。九個多師團、支隊的二十餘萬的大軍,從四面緊縮包圍圈。可以這麼說,南京的陷落已經是一個果熟蒂落的事情了。

至此,日軍華中方面軍開始向蘇州嘉興以西發動新攻勢開始,長達三個月的淞滬會戰就此結束,進入了南京保衛戰的階段。

淞滬會戰從開局我軍主動進攻,到日軍增援後我軍的死守防禦。特別是羅店二十多天的血戰和大場大捷,中**隊都屢有英勇的上佳表現。

但在中後期,日軍第十軍在杭州灣北岸地區的金山衛一帶成功登陸形成了戰略夾擊包圍之勢的時候,由於作為第三戰區的司令長官的最高領袖優柔寡斷、指揮失當而最終演化成兵敗如山倒的大潰敗的不可收拾的混亂局面。

不僅僅使王敬久、孫元良、宋希濂等精銳的中央軍主力師及胡宗南、薛嶽等精銳的兵團損失慘重,更是使兩道花費甚巨,動用了無數人力物力構築的國防永備工事,由於潰軍無心據守而形同虛設。追擊的日軍幾乎沒有受到任何遲滯、打擊,各路日軍最終成了比賽誰跑的更快的一場賽跑比賽式的戰鬥了。

聯想到後來國共決戰的時候,老蔣也是兵敗如山倒,彷彿一瞬間就從最輝煌的頂端直墜最深的低谷。其實這個陰影在37年的歲末的淞滬會戰及南京保衛戰就曾經閃現過。在同一個地方屢屢犯下相同的錯誤,這正是老蔣軍事上最拙劣之處。

當然,從戰役的角度看無疑淞滬會戰是失敗了,但戰略上老蔣倒是誤打誤撞不乏收穫:三個月的淞滬會戰,使日軍侵華戰略轉向,其主力被引向了華中江南,不知不覺中陷入了中國戰場的泥淖之中。至於那牛皮已經吹的“三個月征服中國”的速戰速決的神話的大泡泡早就吹破了。

中**隊英勇奮戰,迫使日軍前後三次增兵,最後多至三十餘萬人,再加上華北的重兵,東北的關東軍,臺灣和朝鮮駐屯軍等,幾乎日本國內兵力抽調一空,只剩下幾個師團了。而且日本軍部公佈:從七七事變爆發,截止到11月,中國戰場上日軍傷亡超過了十一萬餘人

殺敵八百自損三千,空前慘烈的淞滬會戰三月血戰,中**隊付出了更加慘重的代價:將士傷亡三十餘萬人,其中黃梅興、蔡炳炎、楊傑、秦林、龐家振、官惠民、吳克仁、吳繼光等十餘名少將以上高階指揮官血灑淞滬會戰戰場,取義成仁,獲得了最高榮譽青天白日勳章。所以周大少團長和那個88師死守四行倉庫的謝晉元團長活著能得青天白日勳章,就非常難能可貴了。

總之一句話,就是淞滬會戰是中**隊以自己的血肉之軀再築長城,英勇壯烈當名垂民族青史。

面對日軍的大舉西進,最高領袖最終決定遷都重慶。他所幻想的英美朋友甚至是德國來調停中日之間的戰爭,實現“光榮和平”的幼稚想法,因為日本人上海到手仍然不肯罷休,大軍西進直指南京徹底破滅了。

中央黨部和民國政府先西遷重慶。軍事委員會則視戰局發展由委員長臨時指定地點。

其發表的遷都宣言稱:

“邇者暴力,更更肆貪黷,分兵西進,逼我首都,察其用意,無非欲挾其暴力,要我為城下之盟耳。殊不知,我國自決定抗戰自衛之日,即已深知此為最後關頭。為國家生命計,為全國人格計,為國防信義與世界和平計,皆無臣服餘地凡有血氣,無不具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之心。國民政府茲為適應戰況統籌全域性,長期抗戰見,本日移駐重慶,此後將廣大之規模,從事更持久之戰鬥,以中華人民之眾,土地之廣,人人本必死之決心,以其熱血與土地凝結成一,任何暴力不能使之分離,外得國際之同情,內有民眾之團結,繼續抗戰,必能達到維護國家民族生存之目的。”

與此同時,正式任命軍委會執行部主任唐生智上將為南京衛戍區司令長官,負責南京保衛。國民政府主席林森等率領國民政府正式遷都重慶辦公。

一時間,南京地區各行各業大規模內遷,甚至連一些陶瓷、玻璃、紡織、皮革、五金文具等中小企業也加入了內遷的行列。至於早已於數月前就開始大規模內遷西進的採礦、電機、化學等大型企業就更不用說了,這個事情周大少團長一直在努力。

南京城原有人口一百多萬人,民國政府釋出遷都宣告後,之前有辦法的都千方百計走了。南京的火車、輪船票價飛漲,貴了十倍都難以買到。11月22日,就在周大少團長奉令趕赴南京開軍事會議的時候,南京城大概還剩了五十多萬人。

由於周大少團長率領川軍獨立旅立下卓絕的戰績和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