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掩殺,結果這三千守軍,最後只有一千不到得以逃回了處州,剩下的兩千人之中,有一千五百多人成了李霖軍的俘虜。
開戰兩天的時間,李霖軍便兩次大敗山陽郡的大軍,還奪下了縉雲縣城,抓獲了近四千多俘兵,繳獲器甲糧秣無數,令李霖軍中計程車氣大漲。
到了這個時候,李霖麾下的這些兵將,已經開始有了一些強軍的模樣,軍營之上炫黑軍氣變得濃郁起來,兵將計程車氣也更是如日中天,再也沒有一絲對山陽郡大軍的恐懼之感。
山陽郡郡守秦海得知了訊息之後,同樣也大吃一驚,原本他以為派出這麼多兵馬,攻打吳寧州應該是小菜一碟,陳廣應該能輕鬆掃平鎮守吳寧州的李霖軍,可是沒想到他的兵將如此不堪,連吳寧州的地界都沒有踏足半步,就被李霖率軍打的丟盔棄甲撤回了處州,連縉雲縣也被李霖率軍攻佔。
於是秦海勃然大怒,派出弟弟秦晉到軍中接替了陳廣,將陳廣綁縛起來押回山陽郡郡城處治。
另外秦海擔心弟弟秦晉擋不住李霖的大軍,於是又趕忙召集了數千兵將,趕往處州增援,意圖以優勢兵力,在處州城將李霖軍擊敗,趁勢奪回縉雲縣,如果有機會的話,趁機再次揮師殺入吳寧州,將吳寧州攻陷。
這個時候李霖的兵貴精而不在多的理念就成了左右戰場局勢的最重要的因素,雖然山陽郡的兵力始終處於優勢狀態,但是這些兵將在江南承平多年下來,真正經歷過這樣大規模作戰的人卻少之又少。
這些年來雖然山陽郡也曾經和周邊勢力多次摩擦,但是交戰規模基本上最多的也就是幾百人,一般情況下大多都是幾個十幾個兵卒互毆,打的鼻青臉腫的機會不少,要命的機會不多。
而李霖軍雖然成軍時間並不多,這一年多來卻是實實在在的打拼出來的,先是山海縣,接著是攻臨海州,進而蕩平吳寧州,還不斷的進山剿匪,使得軍中伍長以上的軍官,基本上都見過血,對於戰場的環境早已適應。
而且李霖極為重視兵將的操練,在軍中形成了勤練不輟的作風,再加之李霖軍中根本不容軍將喝兵血,當兵的吃得好,身體條件也相對要好很多,在戰場上的體力充沛,韌性十足,所以雖然李霖軍兵力不佔優勢,但是在處州卻始終壓著山陽郡的大軍在打。
再加上李霖軍中裝備了大量的弩炮和輕便的三弓床弩,比起山陽郡大軍之中的那些笨重的床弩和拋石車要好用的多,而且還很是靈活,更是打的山陽郡的大軍苦不堪言。
雙方在處州一帶連番大戰,秦晉也算是用盡了渾身解數,但是卻在李霖軍面前是屢戰屢敗,兩萬多大軍,一個月下來,便被李霖軍吃掉了近一半還多,最終只得棲棲遑遑的帶著殘兵敗將退入到了處州城中關上了城門再也不敢出戰了。
反觀李霖軍的兵力卻越打越多,這一個月下來,李霖大軍俘獲山陽郡兵將近萬,另外因為李霖對待山民的態度,是的當地山民多傾向於李霖的大軍,有山民主動跑來給李霖軍充當嚮導,也有山民自發的給李霖軍通風報信,更有山民中的獵戶乾脆就幫著李霖軍專門在山林中搜捕潰入山林之中的山陽郡潰兵,將其捕獲之後送往李霖軍前請賞。
所以別看山陽軍現如今是主場本地作戰,可是在戰場上卻完全處於被動之中,斥候往往撒出去之後,基本上就算是買了單程票,十有八九回不去了,不是被李霖軍的斥候給幹掉,就是被山中的獵戶們給做掉。
以至於後來秦晉派斥候出去的時候,但凡點到的人各個都嚇得兩股戰戰,根本不敢出去,但是又不敢抗命不遵,否則的話當場便會掉腦袋,實在是迫於無奈出去之後,往往也只是找個安全的地方躲起來,有些斥候乾脆一出城就脫了軍服,搶一些平民的衣服,溜之大吉當了逃兵。
更有一些斥候實在是沒辦法,碰上了李霖軍的斥候或者是山民的話,立即就丟了兵器跪地投降,結果不但沒有為秦晉偵察到任何有用的軍情不說,還把秦晉那邊山陽軍的軍情一五一十的報給了李霖。
仗打到這等地步,已經是實在沒什麼好打的了,山陽軍計程車氣低落到了極點,雖然秦晉把兵力都收入到了處州城中,可是逃兵的情況還是十分嚴重。
有時候夜裡在城牆上值守的兵卒,乾脆成隊的從城牆上綴下繩子,一起逃跑,幾乎每天晚上都有幾十個甚至上百的兵卒逃走。
秦晉派親軍在城上巡查,每天都能抓獲一些逃卒,對待逃卒當然是殺了,一時間城上到處都掛滿了逃卒的人頭,雖然遏制住了逃兵的勢頭,可是這士氣也更加低落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