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部分

》是東吳國官修的史書,不必避諱魏國的政治事件,裴松之是南朝宋時人,更不會替曹魏隱瞞什麼。所以這一條非常關鍵的記錄被魏國刪除,卻儲存在了吳國的歷史記錄裡,並被裴松之補註到《三國志》裡,得以流傳後世。

也就是說,終曹魏一朝,都在極力避免談論賈詡與宛城之戰的關係,並刪除了所有的直接記錄。

這就真叫人有些糊塗了。

曹操、曹丕父子對張繡恨得咬牙切齒,卻對真正的策劃者賈詡倚重有加,甚至不惜抹煞他這一段黑歷史。如此厚此薄彼,實在是詭異之極,其中必定隱藏著我們沒有注意到的東西。

曹氏父子對待張繡與賈詡兩個人的截然不同的態度,給我們揭開了幕布的一角。現在,讓我們重新檢視一下宛城之戰,看看究竟有什麼重大的細節被遺漏了。

在《三國志》《吳書》《傅子》《魏書》《世說新語》等史料裡,對於宛城之戰的記載或詳或略。《典韋傳》裡說“太祖徵荊州,至宛,張繡迎降。太祖甚悅,延繡及其將帥,置酒高會……後十餘日,繡反,襲太祖營”;《吳書》裡說“繡降,用賈詡計……繡乃嚴兵入屯,掩太祖。太祖不備,故敗”;《三國志·武帝紀》則最為簡略,只說“公到宛。張繡降,既而悔之,復反。公與戰,軍敗”。

綜合這三條史料,可以捋清一個大概的脈絡:曹操至宛城,張繡開始熱情迎接,然後忽然叛變,把曹操殺了一個措手不及。但這三段史料都沒提及張繡叛變的原因。

真正的原因,記錄在《三國志·張繡傳》裡:“太祖納濟妻,繡恨之。太祖聞其不悅,密有殺繡之計。計漏,繡掩襲太祖。太祖軍敗。”

這段記錄告訴我們兩件事。一,張繡叛變的原因,是因為張濟的老婆被曹操睡了;第二點——也是最關鍵的一點——先動手的不是張繡,而是曹操。

也就是說,真正的宛城之戰,與我們腦海裡想象的有所差異。在一般想象中,曹操是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