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府內署事。三年四月,王允、士孫瑞、呂布等殺卓。邕見卓死,有嗟嘆之語,允不善其言,欲誅之。幸等上書諍諫,力勸不可,允遂殺邕。幸收其骸骨,立牌謹祀之。允見幸行止端方,重義守禮,又熟於戎事,即補入呂布軍中,為前部司馬李肅主薄。
肅與卓婿牛輔戰於陝,肅大敗,見誅。布知幸短於謀略,然慮其為王允所薦,責之不宜,遂令其退歸長安,不復領兵,專司安撫京民。
李傕、郭汜等用賈詡計,逆攻長安,布不能守,敗逃河內,允死。關西將縱兵大略,京民悉為殘殺,萬無餘一。幸求計於賈詡,詡曰:“傕、汜,匹夫耳,不能長久;帝雖幼弱,終是尊上。”幸乃悟,轉投尚書令士孫瑞。
侍中馬宇與諫議大夫種邵、左中郎將劉範等謀,欲使馬騰襲長安,己為內應,以誅傕等。瑞使幸密會騰,邇後樊稠敗騰於長平觀。宇、幸等奔槐裡,稠又急攻,宇等皆死。幸自言為彼等裹挾,非出本意。稠信之,釋其歸京。
興平二年,傕、汜相攻,帝攜百官出新豐,幸並士孫瑞隨駕。楊奉來迎,大敗,瑞死於亂軍。幸感時事艱辛,又聞劉備賢名,頗思奔徐州。
及至徐州,幸謁劉備,喜曰:“真吾主也。”劉備授幸別部司馬,張飛守下邳。數日之間,呂布亦至。劉備徵袁術,布乘虛襲下邳,虜劉備妻子與幸。布素惡幸,遂放歸劉備。劉備還駐小沛,使幸糾合軍卒,複合萬餘人。布疑而攻之,卒譁亂四潰,劉備敗投太祖。
太祖遣夏侯惇助劉備,劉備以幸為先導。道遇布將高順,惇敗,右目為流矢所傷,順復虜劉備妻子與幸。太祖將大眾親征,布震恐,幸曰:“吾與袁公路有舊,往去說,必救。”布齎千金,幸攜之出。
幸迷途於道,輾轉于徐、揚之間近一歲,終遇袁術於灊山,術病死。會劉備奔南皮,幸聞之,欣然詣袁紹。及至,幸問左右:“袁公麾下,何者最賢?”對曰:“田元皓。”幸訪田豐,相談甚歡,砥足竟夜。次日,豐聞紹欲之南,懇諫再三,紹不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