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因為連續一天日以繼夜的大軍機動賓士、車輪接戰,非洲馬瘟的總爆發也進入了最高潮,十幾萬匹戰馬在作戰中批次倒斃,尤其是鐵鱗甲重騎兵騎乘的戰馬因為負重賓士,幾乎是在一日決戰中死了一大半,宋人的僕從軍——捧日軍那兩萬騎兵,在這一天的血戰中也沒少當炮灰,少打硬仗,午夜時計點損失,騎兵戰死者不過五六千,然而戰馬損失佔到了全軍八成之多——顯然大規模感染馬瘟的捧日軍戰馬,是扛不住鋼製板甲騎兵整日衝鋒了,連宋王趙炅麾下如今僅剩的名將、捧日軍都帥王審琦也在這一日的戰鬥中陣亡,算是為趙炅的嫡系兵馬敲響了最後的喪鐘。
耶律休哥、耶律斜軫痛定思痛,合計了一番之後,覺得如今無非幾條路——
第一便是堅持現有思路速戰速決,等著馬瘟沒有徹底殺光遼軍大多數戰馬,和明軍繼續換命血戰,然而事實已經證明了明軍在陣地戰中的戰力顯然是遼人數倍,這種打法相當於犧牲了遊牧民族獨有的“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拖死敵人後換個時間再打”這個最逆天的外掛。而且這樣打就算不輸,也是慘勝。而且天下漢人人口四千多萬,契丹人全族只有不足三百萬,換人命這種戰術,遼國有從長遠來說又玩的過呢?
第二個,就只有忍住馬瘟的爆發,繼續拖幾天,堅持餓死明軍的戰術,但是因為馬瘟爆發期持續的不確定性,誰都不敢賭。
第三,便是放棄此前一切戰果,細軟跑等著扛過這一次的馬瘟,畫個三五年時間重整大遼的畜牧業,恢復騎兵部隊所需戰馬規模,而且順帶研究一下馬瘟的原理,下次好生準備一些基本防疫措施再戰——不過這條路子的後果也很明顯,那就是至今為止戰死的勇士都白死了,西京大同府也白白送給了明國,前面的佈局都會變成明軍實打實的戰果。最致命的是,耶律賢這個病秧子皇帝和蕭綽這個剛剛死了親爹的十七歲少女,他們的威望會大受打擊,在遼國這麼一個弱肉強食的狼性環境下,哪怕整個遼國還能存續下去,但是其中某些家族支脈就不好說了。
……
半夜時間,還不足以遼人決斷。第二天明軍繼續緩緩而前,遼人只敢騎射為主、白天再也不敢衝殺,只能輔之以入夜後小規模騎兵部隊依靠夜幕掩護接近肉搏,可惜效果只能說是遲滯有效,殺傷不足。到了第三天一早,遼國軍隊中終於開始出現部分士兵不得不下馬步行的情況——一人雙馬級別的備用馬全部病死或過勞死了,所有備用馬匹已經全部投入了進來,沒有了輪換用馬。普通行軍的時候,遼人大量下馬步行,苦不堪言,只有隨軍衝殺時才能騎馬。雙方的交戰態勢,倒也頗似於當年匈奴圍李陵一般。
可惜,第三天清晨,明軍新的動向讓遼國人不得不被敵人的節奏牽著鼻子走——這一天上午,明軍到達了馬邑縣城,隨後錢惟昱進入縣城佈防,讓顧長風、楊繼業、薩達姆帶著鐵騎都全部人馬脫離主力,加速直奔雁門關,而十萬步軍則全部留駐在了馬邑縣城內。
明軍這是打算讓四萬駱駝隊集中使用,為大軍運來軍糧。以駱駝的速度,從馬邑回到雁門關,再帶著糧食回到馬邑,最多三天就可以做到。哪怕明軍已經快斷糧了,省著點吃在守縣城的情況下,扛三天還是可以做到的——只要有水喝,人三天不吃飯也是死不了的,最多餓的眼冒金星罷了,何況明軍多少還是有那麼一口半口吃的。
如果明軍運糧回來了,遼人前面就白玩了。現在擺在遼國人面前的問題,便是:明軍主動分兵了,兵力進一步削弱,親從都剩餘十萬步軍留在了馬邑,只讓三四萬馬軍和四萬駱駝兵,合計七八萬人單獨趕路。你遼國要是傾國之兵可以幹掉這七八萬大明騎兵,那大明就完了,你要是三十六七萬殘餘兵力、三十萬匹戰馬都打不過明軍七八萬,那大遼就徹底完了。
遼人被逼無奈,決定打這一場。
可惜遼人想打的時候,明軍卻想拖時間了——此前明軍有步軍拖後腿,機動性飈不起來。現在明軍分兵了,以純馬騎兵、駱駝騎兵編成一軍獨立行動,加上是清晨時出其不意突圍,等到遼人大部隊追趕時,已經拉開了十幾裡地路程差——這還沒算遼軍數十萬人馬分佈在馬邑各個方向,本來就沒法一瞬間凝聚到一處集中使用。
養精蓄銳的明軍騎兵部隊賓士得很快,不惜馬力地疾馳向南,已經憋屈了多日的楊繼業顧長風等將領前幾天看著步軍林仁肇等人血戰,騎兵卻一直被雪藏中軍,早就躍躍欲試了。而且明軍中即使有戰馬,也都是小時候就染過非洲馬瘟後熬過來的,不易再傳染;明軍知道非洲馬瘟的傳播原理,紮營的時候也儘量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