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9部分

的桅杆木材拼接技術的落後——

支撐索的問題,錢惟昱去年在剛剛結束人質生涯,回到吳越國的時候就發現了。那一次他在去大琉球島巡查的時候,就因為思考中式船升帆固定方面的問題,順帶想到了中式帆船桅杆支撐索的缺失。這一缺失導致了中式帆船一旦桅杆造的太高就容易傾覆,制約了船帆的垂直尺寸。

同時因為桅杆一貫不高,所以中國古代造船工匠也就忽視了桅杆拼接技術——因為桅杆都是控制在一顆大樹的高度以內的,所以可以找到足夠高的單棵樹木來削成桅杆。而西式帆船後來因為桅杆高度遠遠超出了大部分單棵樹木的高度極限,才不得不在幾百年裡發展出了桅杆的多段拼接技術。

不過,如今錢惟昱乘坐的這艘鉅艦既然可以有五千料,那就說明錢惟昱是有了金剛鑽、才攬瓷器活兒的。在錢惟昱看來,前面說的這些都不是什麼大問題。有了解決的意識和方向之後,其他的細節對於這個時代華夏的能工巧匠來說只是一個體力活而已。

蔣家幫助錢惟昱擴建的明州水師造船廠裡有足夠多的精良柚木、橡木和雪松木料,也有足夠的熟鐵鐵材鍛造鐵龍骨。桅杆支索和桅杆中部的架索平臺只要錢惟昱提出了設計方案之後,造船工匠馬上就可以瞭解怎麼做——雖然不瞭解其物理原理,而且錢惟昱也不需要這些工匠去了解物理原理。

有了桅杆支索的協助,剩下的就是拼接高桅杆的事情了。錢惟昱只知道大型西洋帆船的主桅杆一般是靠9環法冷杉木材拼接而成的,至於具體怎麼拼,錢惟昱只知道其中有一節節圓柱形的芯材、外面還有八段扇環柱狀的包材——就這點常識,還是他後世玩一款叫做《海盜信條》,哦不是《刺客信條3》的育逼騙錢遊戲的時候學到的。

幸好中國古代的木匠比西洋古代的木匠要水平高的多。在歐洲人還普遍依靠船釘固定板材的年代,中國木匠就已經深諳榫接的精妙了。所以遇到這種只能在淺表扎釘子、在西洋人看來需要高深技術才能解決的拼接活兒,吳越造船匠們稍微一試手就知道如何讓榫接技術在這上面大顯神威了。

用包材榫接的上等冷杉木材製成了分段桅杆,再在芯材連線部裝上了桅杆平臺兼任望樓的角色——傳統的中式帆船是沒有西洋帆船那樣的桅杆中部平臺的,因為在沒有支索的情況下,突兀的平臺不僅起不到固定支索、分擔扭矩應力的效果,反而是導致重心抬升、扭矩加大的累贅。要想在中式帆船桅杆上瞭望,原本只能靠滑輪升降的籮筐,或者乾脆靠爬杆。

剩下的最終活計,也就是在改造後的帆船桅杆橫桁上加掛摺疊式橫桁支索帆。這一番改良下來,錢惟昱總算是擁有了一臺瞭望距離比普通船遠上十里地、而且速度絲毫不比兩千料大福船慢的五千料鉅艦了。雖然這艘船本身價值還不足以消化第一次建造它所投入的“科研成本”,但是這畢竟是中式帆船突破大型化瓶頸的一個巨大創新。

(說句題外話,其實後來明朝所謂的鄭和寶船,如果還是靠那種一根桅杆掛一面主帆的形式。那麼就算有鐵龍骨,結構強度夠,造出來也是艘龜速船。中式帆裝的受風極限擺在那兒,註定了傳統中式硬帆船最多隻適合中型船。)

……

五十艘大船,總計有三千餘人的規模。各船水手總計1000人、陳誨麾下精銳飛魚都水鬼1200人,顧長風親率的內牙親兵侍衛500人;另外就是船隊中的商人、賬房、文吏、對外交涉的各級使節、通譯、工匠,還有錢惟昱本人的親隨、丫鬟、小廝等閒雜人等,總計300人——其中,為了和如今崇信佛教的日本人和高麗人更好的溝通,錢惟昱還按照蔣潔茹的建議,在船隊裡面帶了幾十個和尚!

和尚這種東西,在隋唐宋等數朝的對日交往當中,是有非常獨到的作用的。當初日本人在大唐三百年間十四次派出正式遣唐使(日本派出遣唐使歷史上總共是十七次,但是有三次不是正式使節,而是迎送使。)次次都是由僧人擔任其中的最重要角色,而且日本在大唐三百年間派往唐朝留學的,也九成九都是僧人。可以說這個年代的和尚,在日本就是扮演的那些佔據了輿論主導權的公知階級。

因為船隊龐大,總計超過六萬石的有效載重讓這支船隊除了運輸三千人員和對應的兵甲器械、糧秣箭矢、輜重補給之外,還運輸了五萬石的華夏貨物。

其中最大的重頭是錢惟昱今年在蘇杭湖秀嚴五州範圍內大肆收購的春茶,總數超過了一萬五千石,佔總貿易量的三分之一——原本這個時期遠洋販售的茶葉,上等的是團茶,中等的是珠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