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人每年都可以分攤到五六斤的霜糖了。這個用量,可以和如今各國的食鹽用量基本相當,到時候霜糖也會從如今的奢侈品,在十年之內漸漸變成日常貿易物資和生活必需品。
同時,以這個時代的航海水平和海船運能,琉球群島距離中土的距離要比耽羅島還遠那麼三五百里,是臺灣與福建距離的四倍、和日本九州與中國大陸的距離基本相當。如果生產別的粗重什物諸如糧食之類的話,那麼海運成本肯定會達到臺灣稻米的四倍;而如果產出的是霜糖這種經過二次加工的高價產物、12000斤甘蔗肉才出800斤糖,九成多的渣滓都可以直接作為肥料丟在琉球群島,佔用的海船運能就要少得多了。初步估算之下,每年只要撥出百餘艘兩千料的大海船專跑這條航線,就能滿足其運力需求了。
當然,這一切的認知,也僅限於錢惟昱的印象,並不能算完全準確,實際操作中也需要大量航海者的修正。因為這番印象的來源,主要是來自於錢惟昱上輩子痴迷玩過的一款日本“暗榮”公司出品的航海遊戲——《大航海時代4》而已。
……
七月份起的時候開始,當日本那邊銀山的事務初步有了眉目,錢惟昱就派人給身在肥前的蔣正明送了信,讓他親自帶二十艘五千料的大福船、並且由陳誨從飛魚都派一個指揮使的海船水師戰兵,從肥前沿著九州西海岸南下,從鹿兒島往南搜尋小琉球諸島。
這支船隊載著大量的基本墾荒工具、物資,以及五百戶肥前國的日本移民一起南下,花了兩個月的時間把沖繩島、奄美大島、宮古島、石垣島等四大島都找到了,並且在島上留下一個都頭和一營守兵、百戶日本移民,並且留足了足夠一千人吃三年的口糧和墾荒工具——這一切的事情,隨著去年錢惟昱讓他們在石見山和生野山築町修港的時候,都已經熟練得門清了,蔣家人和錢氏商會的諸多管事幫辦也積攢了好幾年如何快速建立殖民定居點的經驗,自然不會出錯。
九月的時候,從日本回到蘇州的船隊就給錢惟昱帶來了蔣正明的彙報,說是在小琉球主要四島上都已經建立起了第一個殖民點、以及鎮町、碼頭,還收編了一小部分當地的土著野人、剿撫並用穩住了一些部落。如果人手足夠的話,建設半年之後就可以實現各種糧秣物資的自給自足、並且燒荒屯墾出可以耕種的田地來,明年開春就可以嘗試種甘蔗、後年深秋就能割茬收穫了。
不過,在好訊息的同時,蔣正明也給錢惟昱帶來了一個訴苦的問題:如今日本那邊,山陰四國和諸多日本海島嶼的礦業發展迅猛,基礎設施和屯墾配套各項事業對於勞動力的需求猛增。而山陰地方原本在這個時代就是日本還非常貧窮落後的地方,人煙稀薄,錢惟昱雖然掛著“西國探題”的名頭,但是蔣正明也不能靠著這個名頭去山陽地方和北九州擄掠人口,因此人力資源缺口非常之大。
當然,除了上述原因之外,還有一點導致這個情形惡化的問題點在於:錢惟昱出於私心或者說民族主義的考慮,對於小琉球地區的開發,並不打算大量使用日本人。因為這個年代的小琉球還是一張白紙,什麼文明都沒有建成,若是將來由純種的漢人取代這裡的原住民,也有利於統治的向心力。否則如果只圖一時之快,將來萬一日本掌握不好、尾大不掉的話,把小琉球白送給了日本民族的錢惟昱,豈不成了民族罪人了麼?
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錢惟昱讓蔣正明籌措辦法大規模開發小琉球,又不讓日本人成為小琉球的主體民族,那麼剩下的辦法就唯有吸引漢人流民去小琉球定居了——但是當初蔣正明他堂兄、小茹的父親蔣袞最初開發大琉球、也就是臺灣的時候,都花了三四年時間才把大琉球開發到了有兩萬漢人民戶的程度。
要是靠政策和土地壓力的自然吸引的話,去比大琉球距離大陸更遠三四倍航程、氣候也更不類中土的小琉球,相信沒個七八年是休想具備規模的。七八年時間,對於急於夯實國力的錢惟昱來說,實在是太久了,他定然是等不得了。
如何吸引大批次安土重遷的漢人,肯改變觀念遠涉重洋移居海外——雖然只是距離大陸區區一千五百里的“海外”——成了一個擺在錢惟昱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關於這個問題,他還沒法請教其他想法老成、只會普通民政事務的文官,畢竟儒士的學術也都沒教過“如何教化民眾去殖民”的學問,他唯一可以討論商量的對手,也就只有蔣潔茹和周娥皇二女了。可惜始終不得其法。
……
就在這個時間點,有兩個訊息幾乎是同時傳到了蘇州、送到了滄浪園內錢惟昱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