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好了。李重進自己,選擇了帶上他當初從大周侍衛司帶出來的剩餘精銳,親自鎮守壽州,與張永德做個了斷。
在周世宗一朝,張永德對他的不信任和攻訐,已經讓兩人結下了不可彌合的矛盾,若不是張永德的推波助瀾,他李重進不至於在柴榮臨死的時候非要被調離中樞。數年來,他一直在想,如果顯德七年的時候他李重進身在汴京,還會有陳橋兵變嗎?多年的積怨發酵,讓他把張永德當年對他的一次次不合與下眼藥視為大周覆亡的罪魁禍首——
何況,把他李重進從侍衛司一把手擠走不要緊,你張永德坐上了侍衛司一把手之後,為什麼不在趙匡胤陳橋兵變的時候阻撓呢?世宗皇帝對你張永德的知遇之恩,最終就落得整個侍衛司只有二把手韓通殉國了,你張永德居然換一層皮在趙宋繼續活得好好的,享受高官厚祿?
壽州城頭,李重進帶著身邊僅剩的五千侍衛司老兵,乃至一些壽州本地的團練兵,頑強地抗擊著張永德所帶領宋軍的一次次猛烈進攻。李重進撫摸著僅有建議木質托架的鐵鑄火炮那冰冷的炮身,忍耐著,沒有在宋軍的前幾次試探性進攻中動用。
吳越人在華夏大地上的交戰,第一次使用火炮的記錄是在南中的大理國戰役中,不過大理距離文明世界太遠,漢人不會關注到。再往前,在日本的火炮使用更是不可能為中土列國所知。所以,大家能夠知道的戰例,也就是半個多月前吳越軍隊在揚州和潭州分別用重炮轟開了城門——那是中原戰爭中第一次官方有記載的正式火炮使用,這個訊息傳開時,對於淮南軍與宋軍都是一個很大的震動。因為各方都是有了第一手的資料來觀察火炮這種原先僅僅只是風聞其存在可能性的武器的戰力。
但是縱然如此,吳越人這麼做也只是基於“兵器技術擴散的必要示範”考慮而已。任何技術只要發明了,就一定會擴散,吳越人在大理使用火炮的訊息,終究也會被傳到蜀地,乃至擴散到中原,只是時間長短而已。與其讓敵人胡亂猜測,不如有限度地展示,也好讓敵人不要把此物傳說得太過誇張戒備。
不管怎麼說,以李重進的身份,宋軍是不會猜到吳越人會把火炮這樣的利器都交給他的。這,就是李重進最後一戰突然性的所在。
忍受著被煙火燻烤乾裂的嘴唇,李重進身披重甲在壽州城頭堅守了四天。終於,在壽州西門的城樓被宋軍攻城部隊用霹靂車和放火焚燬之後,李重進看到了張永德本人的旗號出現在壽州城西門外的戰場上——雖然還看不清張永德的面貌,而且旗陣下諸人甲冑戰馬相若,毫無特徵,站的位置也遠在床子弩射程之外,但是李重進知道,張永德定然就在其中!
……
張永德絲毫不知道,他的出征,本就是一個悲劇。
因為,派遣張永德攻打壽州,是錢惟昱和趙匡胤談好的條件——錢惟昱確保李重進會在壽州城內,代價是,趙匡胤要讓張永德來攻城。趙匡胤也知道,吳越軍隊會讓李重進有把握殺死張永德,而且縱然李重進儘可能破壞兇器,落城後宋軍依然可以找到一些殘骸進行分析。既然如此,為什麼不做這個買賣呢?
關鍵是,趙匡胤本就不在乎張永德是否會死,作為一個在後周時曾經當過趙匡胤上司的高階將領,在大宋立國後死掉,不是一件很完美的事情麼?或許趙匡胤如今真的缺猛將,但是絕對不會缺一個張永德。唯一所慮的,是張永德雖然可以死,但是絕對不能死在趙匡胤自己人的手上。如果張永德死在趙匡胤手上,那麼那些原本在周世宗時期就身居高位的將領就會人人自危——但是,如果是死在戰場上,死在敵人之手,尤其是李重進之手,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在正月的最後幾天,在壽州城下,張永德眼看前軍數日來的攻打消耗比較得力,躊躇滿志地親自到前軍督戰,士兵們的衝殺非常迅猛,李重進的死士逐漸凋零;當走進城頭床子弩射程時,張永德略微躊躇了一下,不過考慮到周邊那麼多騎士衣甲戰馬相似,也就沒有多想。隨著戰況的激烈,張永德不由自主地親自上前壓陣激勵、督導攻城隊架梯衝鋒。無數拿著鐵牌和藤牌的護軍過來遮蔽住他,他也不置可否——這麼做,無疑是暴露目標,不過又有什麼關係呢?哪怕床子弩,也不可能射穿兩三層鐵牌藤牌和人體之後,再殺死後面的被保護者的,不是麼?古之名將,哪有遇到這樣激烈的戰役不親臨一線指揮若定的?
在落日餘暉中,當張永德從鐵牌縫隙中看到城頭一絲大片金屬的反光時,他心中沒來由地一顫,戰場直覺讓他有一種很不好的感受。不過沒等他多想,火光,轟鳴,以及一連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