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城牆的依託、短時間內守城物資的充足,給予了宋軍一批又一批的殺傷。還好趙炅也知道攻城戰這種戰事對部隊的技戰術水平與軍事素質要求不高,所以沒讓殿前司禁軍做太多消耗。每次有靠近城牆填壕挖洞埋炸藥之類的活計都讓廂軍先上,尤其是從關中地區招募來的廂軍,那些士兵多是趙德昭在山南西道節度使任上時徵募編練的,這些人死得多一些趙炅也不心疼。這種情況下,要殺死一個北漢的嫡系精兵,反而有時候宋軍的廂軍士兵要死傷兩三個。
靠著反覆的消耗,宋軍堅定地步步啃噬,以每日兩軍各自死傷千人的節奏持續壓迫攻城,到了三月底的一天,因為太原城南側兩處城牆被徹底轟塌成斷面可以直接衝進去,而且缺口寬達近十丈,北漢人再是如何緊急堵口都已經沒有用了——在此之前,城牆其實已經被轟破好幾處了,只是在兩軍的高烈度對抗中,宋人一邊轟北漢人也在一邊修。開始是拿大石頭堵口,後來完全是在城牆破口後面夯土抵擋。也正是如此的頑強,才讓太原城在炮火下撐了近二十日。
城牆徹底爛到可以徒步衝進去的程度之後,趙炅讓五千廂軍炮灰用督戰隊的刀槍逼著衝殺入城,然後從殿前司十二衛步軍中抽出兩衛八廂,總計四萬精兵投入巷戰廝殺。到了這一刻,太原城內北漢全部兵力還有將近三萬人,劉承鈞時代留下來的精銳嫡系戰兵不足兩萬。兩軍巷戰互屠持續將近三天,各自死傷一兩萬人,最後北漢權相郭無為都戰死了,北漢禁軍統帥也紛紛殉國,北漢後主劉繼元只帶了最後三千人的嫡系戰兵,全部騎馬,開了北門逃竄而去。宋軍入城,撲滅餘火,便算是徹底把這座河東雄城佔了下來。置於劉繼元的逃跑,宋人也算是窮寇莫追了。
戰後記點傷亡,從隆州到太原,全程持續時間還不滿兩個月的北漢戰爭,讓宋軍殿前司兵馬戰死一萬五千於人,算上傷重不治而死和永久性殘廢的,宋軍殿前司永久性戰鬥力損失在兩萬人左右。廂軍人馬折損近三萬,其中死者差不多兩萬三四千。五萬人命雖然沉重,但是相比於一鼓作氣滅了一個讓周宋兩朝頭疼了二十年的北方敵國來說,還是划算的。尤其是如果宋軍不是為了搶時間,趕在南邊大明深入宋境太深、北面遼人內部整合尚未完成無暇南下救援北漢的視窗期滅敵的話,宋軍的傷亡就本還可以再減少那麼三四成。但是無論如何,趙炅覺得這樣的損失都是值得的,用人命換時間,用時間搶契機,本就是兵家果斷之人該做的選擇。
至於最後逃跑的劉繼元,據說是一隻往北流竄到了代州——那約莫在後世山西省最北邊,靠近內蒙邊境的地方了——然後僅以一座代州孤城、五千兵馬、十幾萬兩金銀的帑幣為禮,直接投降了遼國,被遼人封官為代州防禦使。北漢在太原以北、代州以南原本還有兩三州之地,不過轄境各不周全,後來宋軍在主力退卻之後,依然一鼓作氣把那些地盤陸續拿下。因為劉繼元已經徹底自去國號做了遼人的臣子,那些原本北漢地盤的將領也失去了效忠的物件,但凡是不願意就此做漢奸投靠韃虜的,就只剩下向宋軍投誠一條路,這也是導致宋軍在這些收復行動過程中所受抗拒微弱的主要原因。河東局勢,便是這樣塵埃落定了。
當然,這一切都是後話了,在河東戰局結束,宋軍從河東往千里大回轉的同時,且讓我們把目光轉回南方。在淮河戰線上,諸事草創的大明,同樣在三月間宋軍淮北空虛的時候,發動了一連串的軍事行動。
……
說是淮北軍事行動,其實也不盡然,真的考究的話,只能說這一段時間內大明對北方的攻略以淮北為主,但是也順帶包含了一些漢江以北地區的行動。
比如在宋軍圍攻隆州的時候,大明右軍都督府副都督胡則,便與漢江水師提督盧絳配合,從襄陽出兵,攻擊宋人在緊貼漢水北岸築成的樊城。襄樊二城,自古就是隔漢水相望,互相呼應以為應援的。在這些城池選址的時候,因為火炮這種兵器還沒有出現,所以這樣的城池選址佈局並沒有問題。在炮兵出現,並且將其中噸位火力較大的一些品相移植到了戰船上之後,襄陽樊城這種所在,便成了水師弱勢的一方較難守禦的所在了。
原本在太平興國元年吳越人止步於襄陽、沒有繼續往北拿下樊城這個橋頭堡,倒不是說吳越人打不下樊城,而是宋軍在漢水北岸陸軍力量龐大,若是把樊城轟爛了佔住,到時候宋軍立刻反撲的話,便可以把吳越陸軍拖入消耗戰,這才是吳越人當時保守的原因。此刻因為宋軍主力大半去了河東討伐北漢、防備遼國,漢水防線也同樣空虛了一些,大明軍隊便趁勢用一個大火力強度的快攻,拿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