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裝備和吳越軍嫡系那般的火炮,原本吳越人援助給王小波李順的老式輕炮、虎蹲炮全部加起來也不過二三十門,比之吳越軍嫡系的火炮數量裝備密度,至多隻能有後者的一兩成,而且效能上更是相去甚遠,起碼有四五年的技術代差。靠著這樣的炮兵,和弓箭為主的攔截,王小波和李順能夠在宋人衝殺到近前的時候射殺多少宋軍騎兵,也就非常堪憂了。
控鶴衛,宋殿前司騎軍四衛之一,與鐵林軍、捧日軍等並列,也算是當年趙匡胤徹底滅了淮南割據勢力、斬殺李重進之後宋殿前司兵制改革的一個產物。這四衛騎軍每衛分四廂、一廂五千人,一衛兩萬人,四衛合計八萬人,便是北宋騎兵力量的絕對精銳骨幹了。當初李重進剛死的時候,這殿前司上四衛騎兵只是搭了個架子,兵員充實還不過一半,從李重進死至今,已然又有五年了,北宋朝廷才把這支絕對精銳的騎兵部隊擴充滿八萬人,也可見這個年代優質戰馬難尋,騎兵部隊的刮練更是不易。以北宋如今還沒有失去河西牧場、並且和党項人邊貿正常的情況下,也不過建設出如許人馬,可謂是戰時死一個就少一個,沒一兩年別想少量補充,若是一廂一衛整體被殲滅,更是沒三五年恢復不了元氣。
盛名之下,殿前司上四衛的實際戰鬥力水平自然也差不了。王全斌麾下的禁軍騎兵,乃是劉光義所領的控鶴衛右廂萬人,這些人馬盡數都是身著魚鱗甲,軍官則用山文甲。部分可以得到吳越式板甲的則把內襯從魚鱗甲改為釘皮甲,以確保負重不會過載。士卒馬匹使用的都是生牛皮上底子、鑲嵌釘鉚鐵葉加固的具裝。
人手都有馬槊或陌刀作為長兵器;為了確保破甲效果,少數力士則使用斧刃槍或厚脊三尖刀。拿長矛馬槊的便配屬短斧作為第二兵器以利近戰或落馬後的肉搏,與之相應的,便是使用斧刃槍、三尖刀的則改橫刀、朴刀為第二兵器。拿著兩柄武器和人馬重甲之後,縱然控鶴衛的騎軍都已經儘量挑選河西馬中耐力健碩者,也已然不能馱載更多裝備了,所以控鶴衛普通騎卒就不考慮遠端兵器的裝備了,僅有各級軍官按照個人武藝、騎射技藝自由選配精製的複合弓、破甲錐箭——
整體而言,這是一支近戰實力幾乎在同時代重騎兵中沒有敵手的精銳。北國的遼人雖然號稱控弦騎射之士四十萬,馬上武藝騎術也比宋人更為精良,但是論到裝備的精良程度便遠遠遜於宋人了,遼人的優勢,更多還是在騎兵部隊的規模上乃至騎射能力和耐力。或許要等到西夏的鐵鷂子軍、女真的鐵浮屠出現之後,才能超過宋初趙匡胤一朝時的上四衛騎軍戰力。只可惜如此漢人強軍,數十年後便被宋代以文制武、將不知兵的代代因襲養成了繡花枕頭。
控鶴衛從頂著王小波和李順本部人馬的弓弩炮火阻擊,一往無前地突進著。劉光義估摸了一番,王小波等義軍在控鶴衛逼近的過程中兩翼攏共就只打出了五十多炮而已,而且農民軍出身計程車卒畢竟缺乏戰前火器的訓練,全程都是在用霰彈轟擊,以至於遠的時候白白空放了一輪,最後接戰前的最後一輪也沒如同吳越人那般沉得住氣,別說壓到五十步再開火了,控鶴衛先鋒騎兵還在八九十步外的時候,義軍炮手就紛紛沉不住氣了,一個人開炮之後,便連鎖反應帶動了一整片。結果衝鋒過程中控鶴衛死於霰彈炮擊的只有區區百餘人,基本無損於大局。義軍的弓箭算是火力投放最多的一類遠端兵器,可惜因為控鶴衛人馬全部重甲,弓箭造成的殺傷更是比火炮都不如。起效最多的便該是兩翼各一千多柄神臂弓了,這玩意的弩箭強勁無比,而且可以根據敵人的情況選用不同的弩箭——一般按照吳越兵制,每名神臂弓手一袋弩箭三十根,可以配五根三稜鋼錐箭頭的利矢,專門用於殺傷重甲敵兵。
“殺!!”一陣山呼海嘯地轟鳴,宋人騎兵暴虐強橫地撞上了對面靠著竹製長矛和白蠟杆十文字槍結陣的義軍。接戰之前控鶴衛士卒紛紛把陌刀和馬槊舞動得如同風車一般,砸斷或磕飛數根刺來的長兵器,軍官們則用連珠箭射殺當面之敵開啟缺口後衝進去用朴刀亂砍。幾乎一瞬之間就在軍陣上轟開了一些口子。義軍配屬的少數擲彈兵越過兩軍廝殺的肉搏線往敵後丟出了最後一輪手雷,可惜騎兵的陣型不比步兵,戰馬之間的間隙非常大,這個年代的手雷引信時間又無法定得很精確,投擲前還要靠火絨點燃引線,而沒有發射摩擦藥可用,對於轉瞬而過的騎兵自然效果不佳——當然了,一旦兩軍撞在一起之後,如果不怕誤傷自己人還是可以往靠近人堆交界線的地方丟手雷的,只是那樣玉石俱焚的誤傷就定然不少了。
控鶴衛騎卒武藝精湛,衝殺之時的衝擊力也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