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陵,趙尹以老旗門的漢人和嘉西部落的羌人為班底,建立了軍民合一的黑旗,約2000人;在東海島上建了紅旗,約1500。肆安父親為紅旗旗長,管紅旗民生和建設;趙尹為黑旗旗長,兼任黑紅兩旗的旗正,管兩旗百姓以及兩旗軍事。
所有人都必然屬於某一個旗屯隊。每個屯都是一個實體產業公司,囤內各戶自動成為股東和僱員,趙尹佔有各屯30%股權。
紅旗又名東海島生產建設兵團,由肆安父親主持,暫時分成3個屯,每個屯一百戶。其中第一屯負責屯田和種棉花,也種植自己食用的糧食蔬菜,他們是一半羌人和一半原漢人船兵家屬;第二屯負責種苜蓿和養馬,他們是部分貴南殘部和一些漢人士兵;另外第三屯是負責軍港區和船廠的事情,和土增的一半工程兵部隊一起建設港口。
@@@@@@
漢代,因為耕犁的使用遠未普及,所以一個強勞力夫婦只能耕種21畝(合現代7市畝)土地,每畝水澆地土地產粟150斤(合現代157市斤;80公斤),通旱地也就35斤上下。全家年糧食產量平均2000斤,僅夠一家4口省吃儉用的生活,如果老人小孩多的話,生活就困難。
在海陵,因為趙尹的小麥玉米和水稻等現代高產作物,每畝產玉米350斤(漢代3畝合現在1市畝),再加上冬小麥150斤,全年小麥和玉米(或者小麥和水稻)兩熟,合計每畝產量450斤左右。
由於耕牛,以及曲犁,三腿播種機,收割用的架子刀等先進農業機械,以及現代水利技術的運用,夫妻二人(以男為主)人可種75—100畝(合現代25-30市畝),產糧35000斤,價值100000錢(約20000人名幣)。除了自家食用和種子,餘糧可以養活60個軍人或30匹軍馬。
另外,小麥水稻和玉米的秸稈可以作為粗飼料。
所以按照趙尹的設想,海陵主要發展工業和農業以及城市,東海島發展牧業並保證糧食自給。
紫花苜蓿是精飼料的一種,可以替代豆餅,每年可以隔5-8茬,每畝(漢代3畝合現在1市畝)產乾草800斤或鮮草3500斤,可以養活6匹軍馬。按照每個家庭耕種100畝紫花苜蓿計算,第二屯100戶的耕作,極限情況下可以養活5萬匹軍馬。
紫花苜蓿每年可以隔5-8茬,每畝(漢代3畝合現在1市畝)產乾草800斤或鮮草3500斤,可以養活6匹軍馬,正常情況下整個東海島可以養活5萬匹軍馬。
紫花苜蓿根部有根瘤,還可以吸附氮改善土質。肆安父親在閒置的土地上大量的種植苜蓿草,成片的土地已經改造成良田。
@@@@@
趙尹規定羌人男子必須娶漢人少女為妻,漢人男子也必須娶羌人為妻;所有適齡兒童和少年必須入學;除了老人和殘疾,所有人都有職業。
趙尹在揚河下游南岸,正式將軍官教導隊分設成警事學校(陸軍)和艦艇學校;其中艦艇學校內還開設陸戰隊學院。
劉器和祝遜被調回來主持陸戰隊學院,並負責籌建陸戰隊,先選了兩個班24個羌漢學員;海軍交給連猙負責。
土增的工程兵部隊到來後,水泥廠、毛紡織廠和第三個藥廠迅速的開始動工興建,磚廠和木器廠也在擴建,煤廠、鐵廠、玻璃廠、造紙廠、化工廠、陶瓷廠、食品廠和工藝品廠正在籌建。
其中畜力三眼播種機和曲犁已經開始量產;焦炭、玻璃、石墨坩堝粘土坩堝、秸稈紙和雲南白藥已經成功製出小樣。
王芳包裡的不知名的扁平黃色種子,進過播種後,發現是西紅柿。兩畝地的西紅柿已經碩果累累,等到盛夏的時候,就可以試做西紅柿醬了。西紅柿醬可以補充維生素C,是海軍遠航的必備食物佳品。
技術學校招收的第一批速成技術工人,經過大半年的學習,已經進入了實習階段。他們的老師中很多都是羌人,所學的教材裡面很多也是羌文寫的,所以和羌人的工程師溝通沒有太大問題。
仁達在襄陽城救了船兵後就回羌地了,所以海陵這邊的工廠和商業事務全部壓在石造平肩上,幸虧肆安的兩個哥哥都有才幹,協助石造平分擔了一些重任,一個管生產計劃和出貨,一個管採購。
肆安除了負責宗教學院和政治學院,管趙尹私人財務,管內部安全和秘密警察外,還在政治學院裡面設立公共安全專業,參照香港警察制度,培養現代警察。趙尹讓環丫頭幫他管財務。
環丫頭第一天晚上算賬回來,跑進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