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根據納稅能力納稅,分級徵收公司所得稅等。羅斯福新政,恢復了公眾對美國政治制度的信心,強化了聯邦政府機構。因此,羅斯福在1936年再次當選總統,也就不足為怪了。 1933年,羅斯福政府承認蘇聯並與之建立外交關係。1934年,美國國會廢除干涉古巴主權的普拉特修正案,美軍撤出海地和尼加拉瓜,美國允許菲律賓獨立。當然,羅斯福在推行睦鄰政策的同時,對拉丁美洲國家也有過粗暴的干涉。
第六部分羅斯福(2)
羅斯福與丘吉爾舉行大西洋會晤
30年代中期,德意日法西斯在歐洲和亞洲形成兩個戰爭策源地。然而,此時的美國盛行孤立主義。1935年,美國國會透過旨在使美國保持中立的皮特曼決議案。該決議案規定:戰爭時期禁止美國輸出武器裝備,美國船隻為交戰國運輸武器或將武器運往交戰國均屬非法。1937年4月,國會透過永久性中立法,其禁運條款授權總統禁止向交戰國輸出武器裝備和信貸,而有效期為兩年的“現購自運”條款則授權總統要求在美國購買非軍事物資的交戰國付現金並用本國船隻裝運。面對法西斯國家的侵略擴張,孤立主義和中立法無異於對侵略擴張的默許和縱容。為了引導美國及其公眾做好反法西斯戰爭的準備,加強美國防務力量,羅斯福與孤立主義展開了堅決而富有藝術性的鬥爭。 1937年10月,羅斯福在芝加哥參加新建大橋的落成典禮時發表演說,指出“當某種傳染性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