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建殲擊航空兵師、轟炸航空兵師、強擊航空兵師和水(魚)雷航空兵師。這些措施提高了蘇聯海軍的戰鬥力,為粉碎敵人進攻做出了貢獻。 1944年初,德軍對列寧格勒的包圍被打破。為了鼓勵海軍將士,在庫茲涅佐夫的主持下,海軍人民委員部設立烏沙科夫、納希莫夫勳章和獎章。此舉得到最高蘇維埃的批准。 解放克里米亞的戰役於1944年4月8日開始。5月12日,塞瓦斯托波爾為蘇軍收復。庫茲涅佐夫再次來到黑海,檢閱了黑海艦隊。此時,蘇軍早已衝出國境,盟軍第二戰場也已開闢。卡累利阿被佔領,蘇聯海軍也在乘勝前進。 戰爭最後一年,德國法西斯敗局已定。2月,蘇美英三國首腦在黑海北岸的雅爾塔舉行會議。庫茲涅佐夫海軍上將參加這次會議,向盟國提出向蘇聯供應艦隻的要求。美國海軍作戰部長金海軍上將表示同意。後來蘇聯得到了250艘各類軍用艦隻。 從雅爾塔回到莫斯科,庫茲涅佐夫得到通知:從2月2日起,庫茲涅佐夫和華西列夫斯基元帥、安東諾夫大將一起成為最高統帥部大本營成員。 5月8日德國投降。6月庫茲涅佐夫來到柏林,參加波茨坦會議。 波茨坦會議後,蘇聯準備對日宣戰。8月8日,庫茲涅佐夫飛到赤塔,指揮海軍同陸軍的協調作戰,直到日本投降後方返回。 1945年9月4日,蘇聯國防委員會解散,最高統帥部停止活動。庫茲涅佐夫被授予蘇聯英雄稱號和列寧勳章與金星獎章。 1948年,有人指控海軍人民委員部前領導人在戰時把一種魚雷圖紙轉交給盟國。庫茲涅佐夫被解除海軍總司令職務,降低軍銜,改任遠東部隊主管海軍的副司令、太平洋艦隊司令。1951年,庫茲涅佐夫又調回海軍部任部長。1953年,庫茲涅佐夫擔任國防部第一副部長兼海軍總司令。1955年3月,獲得蘇聯海軍元帥軍銜。1956年,庫茲涅佐夫因被認為對於發展蘇聯海軍缺乏正確的認識而退役,軍銜降為海軍中將,其職務為戈爾什科夫所接替。 其主要回憶錄有《前夜》、《海軍的戰鬥警報》、《走向勝利》等。 1974年12月6日,庫茲涅佐夫在莫斯科去世,終年72歲。 (孫豔魁曾小華)
第五部分賴伐爾(1)
皮埃爾•;賴伐爾(Pierre Laval,1883—1945),法國政治家和國務活動家,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與納粹德國合作的賣國賊。 1883年6月28日,賴伐爾出生於法國多姆山省的夏特爾東。他父親是咖啡館老闆。賴伐爾青少年時期性情暴烈,因與人鬥毆而留下了終生的傷疤。他靠自學成為中學的輔導教師,繼而攻讀法學課程,獲學士學位。從1907年起,賴伐爾在巴黎開業當律師。 賴伐爾開始從政就表現出強烈的機會主義傾向。20世紀初法國工人運動高漲,社會黨領導工人進行經濟和政治鬥爭,在工人中和社會上贏得了聲譽。賴伐爾便在1903年加入法國社會黨,並因曾為工會和左派人士辯護獲勝而一舉成名。1914年至1919年擔任眾議員。1920年因選舉失敗而退出社會黨。1924年以獨立社會黨人的身份再度當選為眾議員。1927年成為參議員。賴伐爾混跡於官場,雖不善辭令,卻擅長玩弄手腕,因而能在政界左右逢源,曾任公共工程部長(1925年)、司法部長(1926年)和勞工部長(1930年)。賴伐爾於1931年第一次出任總理。1932年被擊敗後,改任殖民部長。1934年以後在杜梅格和弗朗丹兩屆內閣中任外交部長。1935年再次出任總理兼外交部長。1936年,在人民陣線獲勝前不久,賴伐爾內閣倒臺。此後四年,賴伐爾都沒有在政府任職。 1940年5月至6月,法國潰敗。雷諾政府起先遷到都蘭,以後又一個城堡一個城堡地轉移,最後停留在波爾多,再也無法前進了。政府必須進行討論並做出決定,是繼續戰鬥還是停戰求和。在貝當元帥成為主和派的領袖時,既不是政府成員而在此之前又從未參加過雷諾政府的工作的賴伐爾,卻坐鎮波爾多市,對議員們施加影響,在議會里給那批追隨貝當元帥的部長們以支援。在雷諾辭職而貝當組閣時,賴伐爾便進入貝當政府任國務部長。賴伐爾勸說政府留在法國本土,接受停戰。6月21日,賴伐爾在波爾多粗暴野蠻地阻止了勒布倫總統的出走,22日,法德停戰協定正式簽字。從此,賴伐爾在維希政府中開始堅定地推行親德賣國政策。 賴伐爾親德親法西斯的政治傾向由來已久。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戰局處於僵持狀態時,賴伐爾兩次建議與德國進行和平談判。賴伐爾在第一次出任政府首腦時,即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