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部分

僅鼠疫菌在一個生產週期內就增產約20公斤”,“如果加上原來儲存的以及乾燥的鼠疫菌的話,這時儲存的細菌巳達到100公斤之多”。原731部隊人員作了這樣的證詞。

所謂乾燥菌是731部隊費盡苦心研究開發出來的一種新式武器。這種細菌的毒性超出一般鼠疫菌的60倍。它把變性鼠疫菌凍結起來,可以在乾燥狀態下儲存。按照現在的說法,應叫“速溶鼠疫菌”。

這種細菌可以放進玻璃等輕便的容器裡,帶進敵方縱深地帶,使用時,只要加上少許水或培養液就可恢復原狀。

為了把這些大量生產的細菌分撒到居住在農村和城市的人群中去,為了使之成為大規模流行的傳染病,就需要大量作為媒介用的跳蚤、蝨子以及繁殖跳蚤用的老鼠。也就是說,如果把鼠疫菌比喻作彈藥的話,那麼,跳蚤、老鼠就是發射彈藥用的槍炮。

到1945年夏天,731部隊巳儲備了100公斤的鼠疫菌以及大量的傷寒菌、霍亂菌、赤痢菌和炭疽菌等多種細菌。如果把731部隊儲備的細菌和多達數噸的老鼠、跳蚤等散佈到蘇聯的大城市去的話,那麼,劇烈的傳染病立即會在歐洲大陸蔓延開來。單純從理論上來說,這些細菌量足夠毀滅全人類還有餘。

石井四郎軍醫中將於1945年5月分析“日蘇開戰是必然的趨勢”,提出增產“武器”,是有著明確的根據的。當時日本帝國主義已被逼到懸崖絕壁,處於崩潰的邊緣。同時,蘇軍在蘇滿邊境巳躍躍欲試。

1945年2月4日至11日,美、英、蘇三國首腦在克里米亞半島的雅爾塔舉行會晤,三方就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及戰後處理問題簽訂了秘密協定。

這個協議在關於蘇聯對日參戰的秘密協定中約定:作為蘇聯參戰條件:維持外蒙古的現狀,將庫頁島歸還蘇聯。

在石井四郎軍醫中將號召增產細菌武器的1945年5月,德國向盟軍簽訂了無條件投降的檔案,部署在蘇滿邊境的蘇軍突然加緊了調動,蘇聯對日作戰已迫在眉睫。

號稱“精兵70萬”的關東軍雖然已察知蘇軍活躍的動向,但是手中巳無兵可用了。

關東軍的精銳主力已轉戰頻頻告急的南方海洋,主力飛機和艦船、燃料、大炮、彈藥,最後甚至連禦寒用品都調往南太平洋島嶼和沖繩島去了。一度被譽為日軍最精銳部隊的關東軍巳失去了實力,變成了一隻紙老虎。

一位原731部隊航空班的人員敘述說:“有一次,石井閣下大發雷霆時表示,關東軍除了打一場細菌戰之外,是毫無取勝的希望了。……關東軍現有的飛機少得可憐,只能採用把今天配置在長春機場的編隊明天遷移至大連的方法,顯示自己還擁有許多飛機,費盡心機進行著偽裝演出……不利用細菌同蘇聯打仗,是打不贏的。”

三起佯動作戰

在731部隊全力動員製造細菌武器的六七月間,在部隊內接連發生了三起奇怪的“騷動”,即“挖坑騷動”、“憲兵騷動”和“特攻隊騷動”。

第一起“騷動”是:在口字樓的院子裡,開始進行大規楔的挖坑作業。指使幾十名“馬魯太”挖了一個深約1米、寬2米、長約10米的大坑,筒直像個大蓄水池似的。

烈日炎炎,“馬魯太”默默地揮動著鐵鍬,汗水溼透了全身的囚服。

看到挖坑作業的這番情景,有些下級隊員便想到,“看樣子,731部隊可能要以蘇聯為對手進行徹底抗戰了……。”

因為從部隊高階官員中早就聽說,“即使周圍佈滿敵人,731部隊在平房也可以利用細菌開展游擊戰”。

不過,有的高階官員看到挖出來的坑,心裡就明白了它的用途。

一位原攝影班的人員作證說:“部隊領導們一方面高喊增產細菌……多養老鼠啊,但另一方面也在急忙進行撤退的準備……傳聞這個坑肯定是用作處理‘馬魯太’屍體的。”

不久,發生了731部隊附屬憲兵隊一名憲兵突然失蹤的事件。有人認為:“此人覺得戰爭快要結束,害怕被追查戰爭罪責就匆忙逃跑了。”也有人推測說:“不,為了準備同蘇聯進行決戰,肯定是潛到敵人遙遠的後方地區去了。”圍繞著憲兵失蹤的原因,隊員中悄悄地進行議論,眾說紛紜。

接著,部隊在各部募集“特攻隊”,要求建立一支由每班6人組成的、執行特殊任務的“特攻隊”。這和“馬魯太”挖坑、憲兵失蹤是在同時進行的。

“立即前往哈爾濱市內,動員各學校的兒童和市民大力開展捕鼠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