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開始了。”
電報很快就發了出去,聯合艦隊已經撕開了美軍設在古巴的防空網,而且這也僅僅只是當天大規模轟炸的一個開始而已。用優勢的艦載轟炸機去撕開敵人的防空網,為海航的岸基轟炸機,以及重型轟炸機開啟轟炸通道,這成為了後來標準的轟炸作戰模式。
“合肥”號上的電報發出後,首先出動的是部署在牙買加島上的12個岸基戰術轟炸機與戰鬥機中隊。這12箇中隊的戰機在八點前全部起飛,在八點四十分到九點之間陸續到達了古巴上空,對美軍重要的軍事目標進行了集中轟炸。
當時,由岸基戰術航空兵對付的主要就是美軍的軍事目標,比如指揮所,前線司令部,軍營,高射炮陣地,部隊集結點,橋樑隧道等交通樞紐,以及其他需要精確轟炸的目標。這些基本上都屬於戰術類目標,轟炸的難度比較巨大,而且危險性比較大。拿橋樑來說,要炸燬橋樑,最好就要炸掉橋墩,而不僅僅只是炸斷橋面。重型轟炸機很難對付這類小型目標,只有戰術轟炸機能夠將炸彈投到橋墩上去。這一點,在對英國的戰略轟炸中已經得到了證實,用重型轟炸機去對付戰術目標,絕對是最糟糕的辦法之一。
隨著岸基戰術轟炸機投入戰鬥,部署在宏都拉斯與尼加拉瓜的重型轟炸機群也在當天上午十點半左右對古巴東南部地區進行了第一次大規模的轟炸。這也是當時羅雲衝能夠拿得出手的唯一的打擊力量了,300來架重型轟炸機分成了數個機群,對美軍的大型軍事目標,以及部分重要的基礎設施進行了地毯式轟炸。
在重型轟炸機參戰的時候,聯合艦隊的轟炸機在十一點之前完成了第二輪轟炸。這次只有第一特混艦隊與第四特混艦隊派出了轟炸機,其他特混艦隊的轟炸機群並沒有參加作戰行動。談仁皓也主要是考慮到飛行員的精力有限,而且沒有必要在可以由海岸以及戰略轟炸機完成任務的時候出動更多的艦載轟炸機,從而承擔更大的損失,要知道,艦載航空兵飛行員的培訓難度要比岸基航空兵飛行員高出好幾倍呢。
轟炸行動一直在進行。中午,海航的岸基轟炸機再次出動,對美軍進行了第二輪重點轟炸。下午,聯合艦隊的轟炸機群又完成了兩輪轟炸行動,同樣的海航岸基部隊也在下午進行了第三次轟炸。羅雲衝也鼓足了勁,讓重型轟炸機在傍晚的時候完成了第二次轟炸行動。這也是進攻古巴行動的正式開始,同時是整個戰役期間,除了陸戰隊登陸那天之外,轟炸強度最高的一天了。
在27日白天,艦載轟炸機與戰鬥機出動了2746架次,投彈2300餘噸,損失戰機42架(不包括返回機場或者艦隊後報廢的)。岸基戰術航空兵出動戰機1327架次,投彈1100餘噸,損失戰機11架(同前)。戰略轟炸機出動588架次,投彈2400餘噸,損失3架(同前)。
從出動架次上來看,艦載航空兵無疑是最重要的航空力量,而在投彈量方面,也僅次於戰略轟炸機。更重要的是,在1170多個目標中,艦載航空兵摧毀了718個,佔到了總數的六成以上。毫無疑問,艦載航空兵仍然是最主要的打擊力量,這除了當時聯合艦隊擁有數量眾多的航母之外,還與艦載航空兵的素質有著很大的關係。可以說,即使當時有足夠的前線機場,能夠部署足夠多的岸基戰術轟炸機,艦載航空兵的地位仍然不可動搖。這也就決定了艦載航空兵仍然是海軍的主要遠端打擊力量。
同日,美軍也出動了轟炸機,對牙買加島的機場進行了兩次規模不算太大的轟炸。當時,美軍並不知道聯合艦隊的具體位置,而且其前線機場基本上被摧毀,只能夠從後方機場出動中型與重型轟炸機,也就難以對艦隊構成威脅,只能夠反擊帝國海軍的機場。這兩次反擊的強度不算太大,大部分美軍轟炸機都沒有能夠將炸彈投到目標上去,而且自身的損失也非常巨大,遭到轟炸的兩座野戰機場損失相當輕微,甚至沒有影響到海航在下午四點多的第三輪轟炸行動。
到了傍晚,在收回了返航的偵察機之後,談仁皓讓艦隊向南撤出了戰場,艦載航空兵將不負擔夜間轟炸任務,這主要由岸基戰術航空兵與戰略轟炸機負責。而且,按照羅雲衝的計劃,聯合艦隊的任務就是去撕開美軍的防空網,為其他打擊部隊開啟通道。聯合艦隊已經完成了這個任務,談仁皓也不想承受太多的損失,撤出戰鬥就成為了最好的選擇。
27日的轟炸只是拉開了一個序幕而已。28日,海航將原本部署在墨西哥的十幾個中隊調派到了牙買加,加入了轟炸古巴的作戰行動,並且承擔了主要的轟炸任務。因為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