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闊的水域,隨即就全部展開,開始壓制美軍在碼頭區的防禦工事。
等到常薦新指揮的五艘戰列艦到達的時候,負責守衛碼頭的美軍,以及在這一地區的非戰鬥性官兵都已經抱頭鼠竄了。五艘戰列艦沒有炮擊碼頭,而是把炮口對準了東北方向上的聖地亞哥市區,隨即就在水上飛機的引導下開始炮擊市區內的美軍目標,特別是設在市區南部的美軍司令部。
最後四艘巡洋艦大概在一點之前到達,而此時最先到達的四艘巡洋艦已經完成了炮擊碼頭區的任務,八艘巡洋艦全部將炮口對準了聖地亞哥市區南面的美軍防禦陣地。這是美軍為保衛聖地亞哥設定的防線的一段,而且當時韓紹鋒的陸戰隊就在美軍防禦陣地東南面大概十公里之外。
可以說,到此時,炮擊才真正開始。殺入聖地亞哥港的第三特混艦隊不是狼入羊群,而是狼入羊圈。美軍指揮官也沒有想到第三特混艦隊竟然會直接殺進來,也就沒有做任何防禦準備工作。當時,美軍已經考慮要在港區內佈設水雷了,可是運來大批水雷還囤積在倉庫裡,沒有放到港口裡去,結果在凌晨一點半左右,這些水雷全部被引導,爆炸產生的巨大賞光與滾動的火球升到了數百米的高空,二十多公里外的陸戰隊官兵都看得一清二楚。
到凌晨三點左右,該摧毀的目標基本上都已經摧毀了,而且聖地亞哥市區南面防線上的美軍已經開始撤退。常薦新也在這個時候下達了自由開火的命令,接著他就給韓紹鋒發去了電報,讓陸戰隊不用等到天亮,只要做好了進攻準備,就可以向聖地亞哥推進了。韓紹鋒也很快回電,陸戰隊最快也只能在六點才能發動進攻,而且到時候會有火力支援船進入港灣,不需要第三特混艦隊在白天支援陸戰隊進攻。
韓紹鋒安排火力支援船來接替第三特混艦隊,大概是不想讓第三特混艦隊搶了所有的功勞,畢竟火力支援船是屬於陸戰隊直接指揮的。而且當時第三特混艦隊已經拔除了周圍的所有火力點,火力支援船不會受到多大的威脅。
常薦新也沒有計較那麼多,在給韓紹鋒回電,第三特混艦隊將在天亮後撤出戰鬥之後,他給各艦的艦長下了一道補充命令,那就是在六點半之前,必須打光所有的炮彈,連一發20毫米機關炮的炮彈都不能留下。而且只要不把炮彈打到陸戰隊的頭上去,可以炮擊任何目標。
有了常薦新的這道命令,各艦的艦長都瘋狂了起來,炮手們更是瘋狂了起來。要知道,戰列艦上每門20毫米機關炮有2000發炮彈,而巡洋艦上的同口徑機關炮的備彈量也有1200發。真要在幾個小時內打光這麼多的炮彈,不說別的,光是負責搬運炮彈的官兵就要累得夠嗆,說不定還會打壞好幾十根炮管呢。
接下來三個小時的炮擊極為瘋狂,很多戰艦都是在漫無目的的傾瀉著炮彈,而且大部分的艦炮都瞄準了市區,這樣至少能夠保證炮彈不會落到附近的帝國陸戰隊的陣地上去吧。到了六點半左右,也就是在常薦新下達撤退命令的時候,各戰艦上出了對海作戰的穿甲彈,以及防空專用的vt彈之外,其他的炮彈幾乎全部用光。
這時候,陸戰隊已經發起了進攻,韓紹鋒的火力支援船也已經進入了港灣。常薦新對這個晚上的炮擊很是滿意,至於韓紹鋒接下來怎麼打,因為韓紹鋒沒有邀請他參加,所以常薦新也不是很關心。
第四十四章 戰役轉折點
攻佔聖地亞哥是整個戰役的轉折點,這也是登陸戰役的一大特點。除了某些小型島嶼之外,任何一次登陸戰役的轉折點都是奪取某個重要的港口。可以說,帝國海軍陸戰隊在太平洋戰場上磨練了這麼多年,早就總結出了登陸戰役的特點,在登陸作戰方面已經非常的嫻熟與精明。
登陸戰役的特徵性是相當明顯的,比如遠超過敵人的火力,絕對是制海權與制空權,以及在戰役初期投入的重兵。這些都是與其他的地面戰鬥所不一樣的。而這其中,奪取一處優良的港口,讓後繼部隊能夠更快到達,並且更方便,更快捷的獲取作戰物資,這是整個登陸戰役成敗的標準之一。
從琉球群島到馬里亞納群島,再到澳洲大陸,夏威夷群島,巴拿馬,牙買加,以及現在的古巴,任何一次登陸戰役都以奪取港口為重大轉折點。韓紹鋒在成功奪取了灘頭陣地之後,並沒有急於向內陸擴充套件防禦縱深,而是集中了他手裡的所有力量攻打聖地亞哥,包括那支向內地挺進的部隊,都是前去攻打聖地亞哥,只不過並不是主力進攻部隊而已。
八月六日,也就是登陸作戰開始的第四天,是攻打聖地亞哥最關鍵的一天。在艦隊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