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24部分

作戰的問題。當時,他主要有兩個選擇,一是將指權細化的特混艦隊,甚至可以是航母戰鬥群,透過建立更多的指揮通道,來指揮更小規模的部隊,從而達到精確指揮的目的。另外一個選擇就是下放權力,建立從航母戰鬥群指揮官,特混艦隊司令官,艦隊司令官,再到聯合艦隊司令官這樣的縱向指揮系統,從而減輕談仁皓的指揮壓力,讓更多的人有發揮的機會,同時也讓下層部隊有更大的靈活性。

形象的說,前者屬於橫向指揮結構,即指揮環節少,由最高指揮官到基層部隊,沒有,或者是隻有一箇中間指揮單位。後者是縱向指揮結構,即指揮環節多,由最高指揮官,到次級指揮官,再到下級指揮官,最後到作戰單位,有好幾層。如果用幾十年後的技術來衡量,自然是前者更好一些,可是當時受到技術條件的限制,這兩種指揮結構有好有壞,而且沒有人能夠確定哪種指揮結構更適合部隊作戰。

橫向指揮結構的好處就是,談仁皓可以直接指揮前線部隊,靈活的調動作戰兵力,做到精確分配兵力,從而最大限度的將部隊的戰鬥力發揮出來。可弊端也極為明顯,首先是指揮通道將超過他的控制範圍,其次是他在後方指揮,不一定能夠掌握前線戰場上的局勢,也就不一定能夠做出正確的判斷,下達正確的命令。後面這一點更為重要,談仁皓已經不可能像以往那樣身先士卒的在前線指揮艦隊作戰了,那麼,他就肯定無法對戰場局勢有準確的判斷,如果做出了錯誤的決策的話,那麼後果將是不堪設想的。

縱向指揮結果就正好解決了前者的問題,指揮通道少,而且很多時候是由前線指揮官做決定,從而能夠根據戰場的實際情況做出準確的判斷。可是,縱向指揮結構的問題也同樣突出。首先是談仁皓得在戰鬥開始之前就分配兵力,同時分配任務,導致前線指揮官無法靈活發揮。其次是各部隊之間的調動存在著侷限性,部隊難以根據戰場的情況進行調動,從而將戰鬥力徹底發揮出來。最關鍵的是,前線指揮官的素質往往比後方司令官的能力還要重要,而且某個前線指揮官的失誤,很有可能最終影響到整個戰役行動,甚至導致整個戰役行動失敗!在這種情況下,談仁皓幾乎不可能提前察覺,而是在出現了問題之後,才做修補,而不是在問題出現之前就進行調整,以避免出現漏洞。

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後,談仁皓不得不承認,後者更適合當時的實際情況。可作為一名在戰場上打了幾年仗的將領來說,談仁皓肯定不想立即就把作戰指揮權全部下放給前線指揮官,因此,在他決定採用縱向指揮結構的同時,也決定建立更多的指揮通道,並且與每一名前線指揮官,至少是特混艦隊的司令官建立直接聯絡。這樣一來,只要出現出現了意外情況,他還能夠及時調整,及時彌補,而不是在收到了失敗的訊息後,才後知後覺的發現問題的根源,從而連彌補的機會都沒有。

有了這個想法後,就有很多的實際工作要做。在旅途中,談仁皓就把一些重要的,必須要首先解決的問題先確定了下來,準備在到達艦隊之後,首先處理。比如,設定聯合艦隊旗艦,航母上的那點空間肯定無法容納下聯合艦隊司令部了。其次,需要設定多少的通訊通道,以及需要配備多少的通訊軍官。聯合艦隊司令部的編制,以及他所熟悉的參謀中,有哪些應該被調過來,哪些應該留在第一特混艦隊。

把這幾個問題列出來後,談仁皓就沒有再去想了。此時飛機已經從瓦胡島起飛四個多小時,再過幾個小時就要到達美洲大陸的機場。談仁皓也抓緊時間去休息了一會。可他沒有睡著,只是躺在床上繼續思考問題而已。

天亮後不久,美洲大陸就出現在了前方,此時護航的戰鬥機已經到達。這一個小隊的“遊隼”都是從大陸機場起飛的,趕來與運輸機會合。談仁皓也在這個時候爬了起來。一個多小時後,運輸機降落在了聖佩德羅蘇拉的機場。在這裡停留了兩個小時後,運輸機再次起飛,再著談仁皓朝最後一站,也就是巴拿馬城飛去。當天下午大概兩點左右,飛機到達了巴拿馬城。

來迎接談仁皓的人不少,除了雷少卿,常薦新,郝東覺這三個好友之外,羅雲衝,黃曉天也來了,只有古迅雷與韓紹鋒因為在前線指揮部隊作戰,所以才沒有來迎接談仁皓。此時,談仁皓的地位與羅雲衝是一樣的,所以才受到了如此高的待遇。

在巴拿馬城等著談仁皓的麻煩還真不少,下了飛機後,當談仁皓注意到這些人的神色的時候,就已經意識到,前線的情況也許遠沒有他之前所預料的那麼理想,肯定有很多問題正在等著他來解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