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年輕的上將!
當然,古迅雷這次追擊戰的意義主要是體現在了當時的戰局上,美軍已經失去了增援悉尼的機會與能力。而駐紮在悉尼的美澳聯軍不過25萬,其中大部分都是澳洲軍團。七月三日,也就是在古迅雷的追擊行動還沒有結束的時候,第三批登陸部隊就到達了麥誇里港,這次送來的是六個陸軍步兵師,四個陸戰隊師,以及大量的作戰物資。
七月六日,顏國忠調整了作戰部署,讓古迅雷放棄了莫里,退回納拉布賴,並且在這裡留下至少一個師的兵力。陸戰隊則繼續控制庫納巴拉布蘭。除了鎮守各個交通要點的部隊之外,陸軍與陸戰隊的部隊全部向悉尼集中,為進攻悉尼做準備。第四批地面部隊將在七月十一日到達,進攻悉尼的作戰行動最遲在七月十五日展開。如果一切順利的話,最多隻需要一個月的時間就能打下悉尼,也許還用不了一個月,因為攻打悉尼的時候,第三特混艦隊的那些重炮能夠為地面部隊提供強有力的支援,另外,第一特混艦隊,第二特混艦隊,第四特混艦隊,以及戰區艦隊都將雲集悉尼外海,支援地面部隊作戰。更重要的是,到時候,海航肯定能夠在塔姆沃斯以及斯昆兩地部署大量的岸基航空兵。有這麼多火力支援部隊,而且還有強大的兵力優勢,攻打悉尼的行動肯定不會太困難。
當然,調整部隊的部署是需要時間的,另外,古迅雷還得考慮安排哪些部隊去鎮守外圍的交通要道,哪些部隊去參加攻打悉尼的作戰行動。而影響到古迅雷部署的主要因素不是各部隊在之前的戰鬥表現,而是這些部隊的官兵素質問題。
前兩批投入戰鬥的11個師中,除了第九步兵師沒有參加作戰行動,第八步兵師來得太晚之外,其他的9個師都積累了實戰經驗,而且大批官兵獲得了晉升。按理說,古迅雷肯定應該將這9個師派到前線去攻打悉尼,可實際上,他沒有這麼做,而是將第三批到達的六個步兵師,兵力相對完整的第八步兵師,第九步兵師,以及兩個騎兵師部署到了前線去,而其他的部隊都留了下來。導致古迅雷做出這一決定的原因很簡單。
打下悉尼只是澳洲大陸戰爭的開始的訊號,是登陸階段戰役結束的訊號,而在隨後的戰鬥中,肯定需要更多的部隊,也需要更優秀的部隊。雖然嚴定宇已經保證了,將在八月份的時候,為古迅雷提供幾支主力軍團,但是站在古迅雷的角度來講,他之前建立起來的嫡系部隊已經被分散編入了別的前線司令官的部隊中去,而現在他手裡的這些部隊就是他的嫡系部隊。他要想保證自己在陸軍中的地位,那就得讓這些部隊獲得足夠多的經驗,而且獲得陸軍司令部的承認。顯然,古迅雷不怎麼希望用嚴定宇提供的那些主力軍團,他需要的是自己的軍團!
因此,古迅雷很重視各部隊的平衡。比如,損失最慘重的第一步兵師,第二步兵師,以及第三步兵師就被他全部安排在了後方,等待第四批部隊到達的時候獲得兵力補充。第四步兵師被安排在了納拉布賴,第五步兵師被安排在了塔姆沃斯,第六步兵師被派往了阿米代爾,而第七步兵師則負責在這三個師的物資補給工作。除了兩個騎兵師之外,其他用來進攻悉尼的部隊全都是沒有作戰經驗,或者是沒有獲得多少作戰經驗的步兵部隊。
在兩個騎兵師的問題上,古迅雷也動了一番腦筋。在七月六日的時候,他就向陸軍司令部申請,把這兩個騎兵師編為第一騎兵軍。這個申請沒有立即被批准下來,主要是很多相關的問題沒有解決。而古迅雷的這個申請的直接目的就是,他需要一支強大的騎兵部隊,而兩個騎兵師顯然不夠。另外,嚴定宇已經答應給他提供更多的裝甲戰車,因此古迅雷有足夠的資本來組織一支騎兵軍了。
按照帝國陸軍的編制,“軍”這個戰鬥單位並不是正式的,而是臨時性的。一般的編制情況是,由數個師組成臨時的軍級單位,而由數個,甚至十數個軍級單位組成集團軍,更大的編制就是集團軍群,以及方面軍。因此,集團軍才是正式的編制單位,可集團軍不再是單一兵種的編制單位,而是多兵種的合作作戰單位。因此,如同“騎兵”,“步兵”,“炮兵”之類的單一兵種編制的最大單位就是“師”。而“騎兵軍”顯然不是一個規範的稱呼。
而按照最低要求,一個騎兵軍也至少得有一個騎兵師,一個摩步師。一般的情況下,一個騎兵軍裡,至少有兩個騎兵師,兩個摩步師,一個獨立炮兵師,以及數個其他獨立的團營級單位。而古迅雷申請獲得騎兵軍編制的目的也很明顯,他已經有了兩個騎兵師,卻沒有摩步師,如果陸軍司令部批准了他的申請的話,他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