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79部分

“可這兩者也能夠結合起來。”

談仁皓嘆了口氣,他還真不知道該怎麼跟郝東覺說了。

“看看這份檔案,你就知道了。”郝東覺笑了起來。

談仁皓拿起了那份檔案,有點不情願的翻開了,他只希望自己不要感到失望。

第四章 極限戰機

如果說獵豹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動物的話,那麼遊隼就是世界上飛得最快的鳥類。在飛機發明之前,遊隼一直是世界上運動速度最快的動物,其俯衝速度達到了每小時300多公里,而在二戰之前,幾乎沒有飛機能夠飛得比遊隼還要快。帝國海軍在大戰期間裝備部隊的最後一種戰鬥機就是以這種動物命名的,而且這種戰鬥機一直使用到了大戰結束後十幾年,在更先進的噴氣式戰鬥機裝備海軍艦載航空兵之後,“遊隼”才陸續退役。而在別的國家,這種戰鬥機甚至使用到了戰後三十多年,其身影出現在了世界的各個角落。

“遊隼”的研製工作早在24年初就開始了,最初的時候,這種由哈飛主要負責研製的戰鬥機實際上是“金鷹”的替代品,也就是說,如果沈飛的“金鷹”在研製中出現問題的話,那麼就將直接採用哈飛的設計,從而避免因為“金鷹”無法準時服役,而導致帝國海軍沒有足夠先進的戰鬥機使用。

在“遊隼”之前,哈飛是沒有多少戰鬥機設計經驗的,而且當時“遊隼”這個設計專案並不受到重視,哈飛還在重點研製取代“狼鳩”的新式轟炸機。結果,被安排來負責“遊隼”設計的總工程師是一個40歲出頭的年輕人(至少在工程師隊伍裡,40歲絕對算得上是年輕了),而跟他合作的大部分的工程設計人員都是剛從學校畢業的,其設計隊伍平均年齡才25歲。

因為並不緊迫的設計要求,加上年輕化的,富有創造精神的設計隊伍,在最初的設計階段,“遊隼”採用了大量超前的技術,可以說,幾乎都是當時無法達到的,或者說是海軍無法接受的技術。舉個很簡單的例子,設計師最先確定的不是海軍一直使用的風冷發動機,而是水冷發動機!如果換在和平時期的話,恐怕僅次一點,就足以讓“遊隼”這個專案判死刑了。也正因為有著太多的“創新”,結果在“金鷹”的設計順利完成,而且基本上滿足了海軍的技術指標之後,“遊隼”專案被終止了。

在25年的第四個季度,海軍沒有給“遊隼”專案撥款,這差點讓帝國海軍在大戰期間最優秀的戰鬥機夭折掉。萬幸的是,哈飛剛剛拿到了新式轟炸機的設計經費,而且新式轟炸機的訂單也在25年第三季度的時候下達了,甚至連陸航都開始訂購這種新式轟炸機,德國,波斯等國也提出了訂購要求,而哈飛是新式轟炸機的主要承包商,賺的錢自然不少。在年輕的總工程師的要求下,哈飛沒有解散“遊隼”團隊,並且以飛機廠的名義給該團隊提供了半年的研製經費。這不但最終讓帝國海軍獲得了一種世界上最先進的戰鬥機,同時還讓“遊隼”團隊被保留了下來。後來,這個團隊保留了“遊隼”這個代號,並且成為了世界上最出名的飛機設計團隊,其在戰後設計了十幾款世界一流的戰機,創造了無數的奇蹟,至今,“遊隼”工廠仍然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戰機制造工廠,仍然在繼續書寫這他們的輝煌。

這些都是後話,“遊隼”團隊在被儲存了下來之後,年輕的總工程師給他的手下下了一道命令,即儘量滿足海軍的設計原則,減少超前的設計,儘量避免採用昂貴的零部件,同時儘量利用現成的裝置,而最終的目的是要在整體效能上超過“金鷹”一倍以上,最終贏得海軍的訂單!

這在當時看來,幾乎是一個無法完成的任務,在儘量採用成熟技術的情況下,要想製造出總體效能超過“金鷹”一倍的戰鬥機,這在很多人看來幾乎是不可能的,原因很簡單,“金鷹”就是一種大量採用成熟技術,以降低設計風險的戰鬥機,雖然在很多方面都比較保守,但是最終滿足了海軍的技術要求,同時贏得了海軍的訂單。另外,“金鷹”的設計團隊都是是經驗豐富的工程師,沈飛也一直是海軍戰鬥機的供貨商,而哈飛從來沒有設計過戰鬥機,這些年輕人還都是初出茅廬的愣頭小子,他們能夠創造奇蹟嗎?

為了能夠讓海軍“回心轉意”,設計出一種價格低廉,同時效能先進的戰鬥機,“遊隼”團隊幾乎推翻了之前的所有設計,在兩個月的時間內拿出了十幾種不同的設計方案。其中大部分的設計方案仍然十分的超前,比如有一種採用橢圓形機翼,還有一種採用了無尾佈局,甚至有采用後置式推進發動機的。結果這些超前的,或者說是異想天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