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79部分

然在唐帝國之下。這也準確的反映出了兩個國家在戰爭中的不同需要。美國需要承擔東西兩條戰略運輸線上的消耗,特別是在面對潛艇絞殺戰的時候,商船的大量損失必須得到迅速的補充,不然隨著補給線的崩潰,澳洲大陸,以及英法等國就勢必崩潰。相反,唐帝國並不存在這兩個方面的壓力。對唐帝國來說,最主要的海上航線就只有一條,即透過南洋進入印度洋,再走紅海,東地中海到達東南歐洲的這條連線著波斯帝國與德國的戰略運輸線。而這條航線上,絕大部分都在岸基反潛巡邏機的掩護範圍之內,另外,美國在印度洋上活動的潛艇數量非常有限,更沒有敵國的艦隊在印度洋上活動,因此這條航線相對來說是比較安全的,損失的船隻並不多,唐帝國完全沒有必要大規模的建造商船來彌補航線上的損失。

唐帝國花了更多的力量來建造戰艦,這正是唐帝國的需求。在德國海軍一蹶不振,波斯海軍被牽制在了東地中海的情況之下,唐帝國幾乎要承擔起所有的海上作戰行動,不但要面對美國,還要面對英國,甚至法國這樣的二流海上強國。結果可想而知,唐帝國必須要利用有限的資源,打造出一支至少可以與美英兩過相當的海軍出來。相反,美國則沒有這個壓力,美國的所有海上壓力都在太平洋上,而大西洋是由英國海軍負責控制的,因此美國除了在太平洋上努力挽回敗局之外,並沒有需要大幅度超越唐帝國海軍規模的需要。

相對於美國商船的建造規模與速度來看,其戰艦的建造速度與規模是偏低的。談仁皓首先就認識到了這一點。美國海軍如果想在太平洋上獲得勝利的話,那就必須要擁有一支至少與唐帝國海軍相當的海軍,那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