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92部分

霸全球而與整個世界敵對,同時又能夠最大限度的保護唐帝國的利益,那就是在戰後成立一個具有高度權威的國際性組織,由所有國家,包括那些戰敗國都參與的國際性組織,由這個國際性組織來處理國際糾紛,並且化解國家之間的矛盾。更關鍵的是,這個國際性組織必須要受到唐帝國的控制,至少要偏向於唐帝國,不然,這個組織本身就會成為唐帝國的威脅。

26年底,薛希嶽就在“德黑蘭會議”,即戰爭期間同盟國首腦的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提出了成立“國際同盟”的設想,即在戰後成立一個由同盟國集團為主,廣泛吸納其他國家參與的國際性機構,並且由該機構負責處理國際事務。當時,這還只是一個設想,而且因為對該機構的職權範圍,以及是否應該吸納戰敗國的問題上出現了嚴重的分歧,因此沒有被列入正式的討論議程。

27年處,在科倫坡召開的同盟國外長會議上,帝國外相再次提出了這個設想,並且拿出了成立該機構的正式計劃。當時,反對得最多的主要就是德國,而德國所擔心的是,英法這類戰敗國如果也參加該機構的話,那麼德國就不可能在歐洲起到主導作用。在德國人看來,這是唐帝國為了牽制德國而提出的。因此,唐帝國與德國的主要分歧就集中在了是否應該吸納戰敗國這一點上。

當時,波斯帝國也對唐帝國提出成立“國際同盟”不太感興趣,主要是波斯帝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佔統治地位的波斯人只佔全國人口的三成左右,另外還有好幾個民族,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