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得毫無意義了。對德國海軍來說,其最大的問題就是數量,而不是質量。從一戰到這次大戰,德國的船廠建造了比敵人更好的戰艦,可卻永遠無法在數量上與敵人抗衡。一戰時的“日德蘭海戰”,德國的戰艦就比英國的更優秀,可結果仍然被英國本土艦隊趕回了波羅的海。而在之前爆發的戰鬥中,盧金斯正是因為數量上的劣勢最終遭受慘敗。
如果是一對一的戰鬥,舍爾不會害怕任何一個對手,他對“新省會”的效能有著足夠的信心,可現在幾乎是一對四,他可沒有半點信心。當然,舍爾並不知道,此時擋在他南面的薩摩維爾實際上就只有三艘“前衛”,雙方的兵力對比就是一比一,而不是一比四,如果舍爾早一點知道的話,也許他就有足夠的膽量去與薩摩維爾比個高低了。
海戰本身就是充滿了偶然性的,雙方都在大霧瀰漫的北海上摸索著前進,而且都因為對敵人的瞭解不多而充滿了擔憂,戰鬥就是在這種雙方都信心嚴重不足的情況下打響的。
第四十二章 俾爾根海戰
薩摩維爾已經意識到了德國艦隊正在南下,因此在十四日下午,他再次命令艦隊轉向,將攔截海域移到了俾爾根西北,這樣他可以多獲得大概4個小時的戰鬥時間,不管是擊潰舍爾,還是轉身逃命,這四個小時都是非常寶貴的。晚上十點半,薩摩維爾命令三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