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40部分

號航母編隊先行返回維拉港,退出了這次的作戰行動。同時讓“獨立”號加緊時間搶修,把原本應該由“獨立”號派出的偵察機安排給了“貝勞伍德”號。可問題是,此時“貝勞伍德”號只有30架載機,其中有12架戰鬥機,18架sbd,而能夠執行偵察任務的是sbd,而不是f4u。換句話說,在天亮前,只有“貝勞伍德”號可以派出18架偵察機,而這要比之前確定的24架偵察機少了6架。

缺少六架偵察機還是小事,小型航母編隊為了儘快脫離風暴的影響範圍,是朝東南方向航行的,而不是與艦隊航母編隊一樣,朝著西南方向航行的。換句話說,在脫離了風暴影響範圍之後,小型航母編隊還需要向西北航行,前來與艦隊航母編隊會合,而“貝勞伍德”號派出偵察機的時間不是五點半,而是六點,比兩艘艦隊航母派出轟炸機的時間至少晚半個小時。

在艦隊趕來的時候,“勇猛”號與“大黃蜂”號航母都是滿額攜帶戰機的,每艘航母上有36架f4u,48架sbd,24架tbd,以及12架作為偵察機使用的sbd。而在風暴中,“勇猛”號航母上損失了8架戰機(4架sbd,3架tbd,1架f4u),“大黃蜂”號損失了11架戰機(5架sbd,4架tbd,2架f4u)。

難題再次交到了哈爾西的手裡。為了確保找到唐帝國的航母特混艦隊,哈爾西至少需要派出36架偵察機,而為航母護航的巡洋艦上的水上飛機都被摧毀了,也就是說,這36架偵察機都得由航母出動。就算減少到最低限度,只安排24架偵察機,在“貝勞伍德”號無法派出偵察機的情況下,兩艘艦隊航母得各安排12架偵察機。美國航母攜帶的偵察機都是sbd的偵察型號,實際上就是安裝了效能更好的電臺的sbd轟炸機。在緊急時刻,sbd也可以充當偵察機使用。現在兩艘航母上都有sbd被風暴摧毀。如果哈爾西要確保找到對手的話,他就不得不削減轟炸機群的規模,而他要確保摧毀對手的話,多留下幾架偵察機就更為重要了。

到底是確保發現對手,還是確保摧毀對手?哈爾西沒有遲疑多久,如果發現不了對手,那還怎麼去摧毀對手呢?因此,哈爾西只削減了6架偵察機,安排了30架sbd執行偵察任務,“勇猛”號派出的有16架,而“大黃蜂”號派出的為14架。結果,他就只留下了81架sbd,41架tbd。這些轟炸機可以組成兩個波次的轟炸機群,如果偵察機順利返航的話,那麼哈爾西還可以用執行偵察任務的轟炸機組成第三個波次的轟炸機群。

確定了這個安排之後,哈爾西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大概判斷對手的位置了。既然談仁皓是一個同樣主張進攻的指揮官,那麼就不會輕易的避戰,而會主動尋找決戰的機會。

哈爾西首先排除了唐帝國艦隊在外海的可能性,除非談仁皓認為他的那三艘航母經受得住12級風暴的摧殘,不然他就不敢把艦隊留在外海,到時候也許不需要哈爾西動手,風暴就能幫他讓唐帝國的三艘航母失去戰鬥力。也正因為風暴向北轉移,所以哈爾西並不擔心之前在馬紹爾群島附近海域活動的第二特混艦隊能夠趕過來。

排除了這個可能之後,哈爾西立即判斷,唐帝國的兩支航母特混艦隊肯定在陶烏群島東面,到弗林茲伯裡礁之間的海域,或者是更南面一點的海域活動,這片海域將在六點左右脫離風暴的影響,到時候唐帝國的偵察機就可以上路了。而這片海域大概有5000多平方海里,如果要完全搜尋這片海域的話,就至少需要30架偵察機。這也是哈爾西決定將偵察機設為30架的主要原因。

可真要搜尋完這片海域,時間還是主要的問題。哈爾西在偵察機的部署上很下了一番功夫,第32特混艦隊能夠在五點半到達距離對方可能活動的海域最近180海里,最遠250海里的地方,隨後派出偵察機,而這些偵察機能在六點半到七點的時候到達預定搜尋海域。如果一切順利的話,那麼在六點半到七點之間,就將找到唐帝國的特混艦隊。如果第一波偵察機沒有找到目標的話,那麼“貝勞伍德”號派出的18架偵察機還能夠做補充搜尋,擴大巡邏範圍。這樣一來,發現敵艦隊的時間將延遲到七點半之後。

也就是說,能不能找到唐帝國的航母特混艦隊,在八點之前肯定有個結果。而在八點之前,哈爾西能讓留下來的轟炸機全部做好起飛準備。這些都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唐帝國的艦隊是否會出現在預先確定的海域之內。

哈爾西對自己的判斷還是很有信心的。在他看來,唐帝國艦隊北上的可能性為零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