艦隊到了直布羅陀要塞之後,第一艦隊與第二艦隊會師,新的指揮關係確定了下來,談仁皓為兩支主力艦隊的聯合司令官。雖然新的指揮體系很明確,但是“聯合艦隊司令官”只是一個臨時性的戰鬥職務,在海軍的指揮體系中沒有明確的位置,而且這只是姜仲民與談仁皓之間的關係。谷甄雲仍然是第二艦隊參謀長,第六特混艦隊司令官,其仍然向姜仲民負責。也就是說,如果談仁皓要給第六特混艦隊下達作戰命令的話,那還得透過姜仲民那一關,至少要得到姜仲民的預設。而當姜仲民與談仁皓下達的命令有矛盾的時候,谷甄雲則應該聽從姜仲民這個直接上級的指揮,而不是聽從談仁皓的指揮。這至少是谷甄雲本人對這次聯合作戰的理解,而且也正是這個理解,最終導致第六特混艦隊在二十二日下午到二十三日清晨的作戰行動中一波三折。
當天下午,谷甄雲收到了同樣的情報,隨即他就按照談仁皓之前的戰役部署,率領第六特混艦隊離開了奧爾德尼島附近海域,向凱爾特海方向而去。按照談仁皓的部署,到時候將由第三特混艦隊與第六特混艦隊在凱爾特海南部海域組織起一條防線,負責搜尋與攔截英國海軍的戰列艦艦隊,同時,第一特混艦隊與第五特混艦隊則負責尋找與打擊英國海軍的航母特混艦隊,第二特混艦隊為戰役預備隊,同時負責為第三特混艦隊與第六特混艦隊提供防空掩護。可谷甄雲忽略了一點,那就是這套作戰計劃是針對英國本土艦隊是從愛爾蘭海方向進入戰場,而不是從多佛爾海峽方向進入戰場而制訂的。同時,他還忽略了當時的戰局變化,沒有注意到,已經有很多情報證明薩摩維爾率領的戰列艦艦隊不大可能在愛爾蘭海,而是很有可能在夜間透過多佛爾海峽進入英吉利海峽!
在收到了談仁皓的命令後,谷甄雲沒有立即回電,結果導致第一特混艦隊一直在設法聯絡上第六特混艦隊,電報反覆的拍發了數十次!這也只能說是谷甄雲與談仁皓在這個時候都犯了錯誤。谷甄雲犯的錯誤是盲目的執行之前制訂的作戰計劃,而沒有考慮到第一特混艦隊為什麼要反覆不斷的拍發電報,也沒有想到要給第一特混艦隊回電,而是一直保持著無線電靜默!談仁皓的錯誤也很明顯,他在電報中一直用的是“商量”的口吻,而不是“命令”的口吻。其實,在此之前,談仁皓主要就是與常薦新,郝東覺,黃曉天等人合作,而在與這些人聯合作戰的時候,談仁皓是不需要在電報中用“命令”口吻的,可谷甄雲並不是談仁皓的“同道”,因此,當談仁皓用“商量”的口吻發出電報的時候,谷甄雲還意味談仁皓並沒有修改作戰計劃呢!
也正是如此,谷甄雲沒有用電臺與其他特混艦隊聯絡,只是在下午的時候派遣水上飛機去了第一特混艦隊,第三特混艦隊,以及第五特混艦隊,向談仁皓,常薦新與姜仲民彙報了第六特混艦隊的行動情況。可他仍然沒有命令艦隊轉向,結果,在這幾個小時內,第六特混艦隊不但沒有能夠返回戰場,反而向著海峽外航行了數十海里,幾乎就要徹底的脫離戰場了!
首先認識到錯誤的是談仁皓,當天晚上,也就在第三特混艦隊以及展開了阻擊行動,即將進入阻擊海域的時候,談仁皓才讓參謀發出了“命令”。這次,他用的是極為嚴厲的命令口吻,不但在詢問第六特混艦隊此時的行蹤,詢問第六特混艦隊為什麼不回電,還要求第六特混艦隊迅速返回英吉利海峽,與第三特混艦隊會合,聯合對付英國本土艦隊。
收到這封電報的時候,谷甄雲也醒悟了過來。並且立即命令艦隊加速轉向,以最快的速度前去與第三特混艦隊會師。至少,谷甄雲在這個時候的表現並不是很笨。不可否認,谷甄雲犯的錯誤都是因為他過於遵守作戰計劃,缺乏靈活應變的能力。可同樣的,谷甄雲也很清楚戰場上的情況。
在他看來,英國本土艦隊有八艘戰列艦,不管是第三特混艦隊還是第六特混艦隊,如果單獨與英國本土艦隊遭遇的話,都很有可能被敵人擊敗。至少從數量對比上看起來是這樣的。因此,要想確保擊敗敵人,第三特混艦隊與第六特混艦隊就應該在一起行動,而不是分開行動。如果第六特混艦隊繼續朝著凱爾特海而去的話,那麼不管英國本土艦隊是從愛爾蘭海進入戰場,還是從多佛爾海峽進入戰場,到時候第三特混艦隊或者是第六特混艦隊就只能夠單獨迎戰!
另外,谷甄雲也很清楚談仁皓與姜仲民在海軍元帥心目中的地位,雖然兩人都是元帥的學生,但是談仁皓在戰場上建立的功勳是姜仲民所無法比擬的,那麼元帥就肯定更為器重談仁皓,而不是姜仲民,不然也不會任命談仁皓為聯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