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有關,其中不少人掛的是戰略打擊司令部的頭銜。很快,談仁皓也從這些參謀軍官那裡對口木的情況有了一些瞭解。
對口木作戰一共分成了五個階段,在談仁皓離開戰略打擊部隊,返回海軍司令部之前,還處於第三階段,即戰略大轟炸階段。在此之前則是戰略僵持與戰略反擊階段。戰略大轟炸是整個對口木作戰的關鍵,也是能否迫使口木投降的決定性階段。
因為在此之前,從來沒有任何一場戰爭是透過戰略轟炸來摧毀敵人,迫使敵人投降的,所以沒有任何人對戰略轟炸的成效有把握,可從戰略大轟炸開始之後,這個懷疑就越來越小了。在談仁皓離開了硫黃島,返回海軍司令部之後,戰略轟炸的規模與範圍一直在不斷的擴大,到23年底,整個口木幾乎都被炸成了廢墟。
轟炸最初針對的主要是口木的軍事工業與重工業目標,比如飛機制造廠,發動機製造廠,船廠,鋼鐵廠,石油精煉廠,橡膠加工工廠,電廠等。這是口木軍隊,乃至口木這個國家的基礎,沒有這些工廠的支援,口木軍隊就沒有武器彈藥作戰,口木人就無法武裝起來,口木也就將被解除武裝。同時,這也是最重要的戰略轟炸目標,是整個戰略轟炸的重中之重,可以說,針對這些目標的轟炸就從來沒有停止過。
在最初的時候,口木的重工業還是比較集中的,可隨著唐帝國的戰略轟炸規模的擴大,口木的大部分軍事工業開始疏散。最初主要是疏散到民間,利用手工作坊來繼續生產武器裝備。比如,口木的大部分發動機(主要是航空發動機)的零件都是在手工作坊生產的,然後再送到發動機工廠進行組裝。如果僅僅只轟炸發動機工廠,就無法癱瘓口木的發動機產業,組裝工廠可以在很多地方開設,還能迅速轉移,那麼,為了達到目的,就必須要擴大轟炸範圍,將那些設在居民區的手工作坊設為轟炸目標,也就是說,將居民區設為轟炸目標。同樣的情況在其他方面都存在,結果,在幾乎摧毀了口木的所有重工業工廠之後,轟炸範圍擴大到了居民區,也就是所有的大中型城市。
轟炸規模繼續擴大,可口木方面很快就向小城市疏散人口,工業也開始向小城市與鄉村疏散。為了達到摧毀口木工業的目的,轟炸必須得擴大。到後來,甚至連所有的人造建築物都在轟炸清單之中。按照唐帝國制訂的,寧可誤炸,也不可放過的原則,在戰略打擊部隊有足夠彈藥的情況下,擴大轟炸規模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到23年底,兩個戰略打擊軍的數千架轟炸機在口木本土上空執行了50餘萬架次的轟炸飛行任務,投擲的炸彈與燃燒彈超過了250萬噸,其中燃燒彈佔了七成以上。另外,還有上千架戰鬥機在口木本土上空執行了30餘萬架次的戰鬥巡邏任務,投擲彈藥數萬噸。也就是說,從年初戰略轟炸開始,到年底,唐帝國戰機在口木本土上空投擲了數百完噸的彈藥。當時,口木一共有人口8200餘萬,按照這個比例分配,平均每個口木人分到了30公斤的炸彈或者燃燒彈!
到24年初,戰略轟炸的規模已經縮小了很多,主要原因不是沒有彈藥了,而是沒有轟炸目標了。很多執行自由獵殺任務的戰鬥機飛行員甚至在用昂貴的火箭彈打擊農田裡的耕牛,轟炸隱蔽在森林裡面的帳篷。反正,只要能看到的建築物,活動的物體都在轟炸的清單之中,可實際上,口木已經沒有多少地方值得投下炸彈與燃燒彈了。
在持續了近一年的轟炸中,口木五十三座人口超過50萬的大城市都已經被炸成了廢墟,東京捱了八次轟炸,總計投彈量達到了15000餘噸,結果那些甄別人員怎麼也找不出一塊地方可以讓轟炸機再次出動,去投上幾千噸燃燒彈了。在這八次大規模轟炸中,一共有120萬東京市民被炸死,或者是燒死(有些人是被嚴重燒傷,數天,乃至數個月之後才死亡),一百多平方公里的市區全部被摧毀,數百萬東京市民被迫疏散到了周圍的鄉村與山林,連口木政府也轉移到了北面的宇都宮。
大阪挨六次轟炸,14000餘噸燃燒彈投在了這座城市,數十萬市民被炸死或者燒死,兩百多萬市民被迫疏散,數十平方公里的城區被燒成了廢墟。奈良捱了四次轟炸,二十多萬人被炸死或者燒死。名古屋捱了四次轟炸,二十多萬居民死亡。神戶捱了五次轟炸,三十多萬居民死亡。廣島捱了三次轟炸,二十多萬人死亡。另外,長崎,富岡,馬關,橫濱等等城市都遭到了毀滅性的轟炸。
當談仁皓看到這一系列的清單時,他一方面驚歎戰略轟炸帶來的巨大破壞,另外一方面也在感嘆,帝國的情報部門怎麼在收集這些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