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4部分

艦隊作戰的都是一套班子,不存在臨時換人,以及指揮官來熟悉艦隊的情況,這能夠提高艦隊在殘酷戰鬥中的戰鬥力。相反,美國海軍則重點保證了戰艦官兵編制的完整性,艦隊指揮班子則將在不同的戰區內更換,這實際上是保證了戰艦的作戰連續性,一艘戰艦可以在幾個戰區內奔波,持續作戰。實際上,這都是由兩國不同的情況所決定的,唐帝國擁有戰艦上的優勢,更重視在重要海戰中的表現,而美國海軍卻暫時缺乏足夠的戰艦,所以更重視戰艦的出勤率。

在艦隊的編制改變之後,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的人事關係也發生了變化。哈爾西已經傷愈復出,結果他被分配到了西南太平洋戰區,負責指揮第三艦隊,而斯普魯恩斯則留在了太平洋戰區,尼米茲還提拔他為戰區參謀長,做他的副手,這不能不說是尼米茲對斯普魯恩斯的重視。另外,還有一大批的將領被提拔了起來,被安排到了重要的位置上,比如特納等人,都被徵用。弗萊徹也已經傷愈復出,他沒有立即返回艦隊,而是留在了太平洋戰區,等待新的安排。

到六月底,也就是美國太平洋地區的變革基本上完成之後,美軍的情報部門也獲得了訊息,唐帝國即將在太平洋上展開新的進攻,而進攻方向很有可能是西南太平洋上的卑斯麥群島,或者是中太平洋上的夏威夷群島。很快,唐軍的調動情況也被送了過來,對比這些訊息之後,尼米茲立即判斷,唐軍的下一步進攻將以西南太平洋為主,但肯定會在中太平洋上展開進攻,以牽制住美國海軍。

尼米茲的判斷是很準確的,而且他立即就將這一判斷彙報給了金上將,訊息也很快送到了麥克阿瑟的手中。麥克阿瑟的判斷也差不多,唐帝國暫時無力進攻夏威夷群島,而且進攻夏威夷群島的戰線過於漫長,唐帝國在擁有了絕對的海上優勢之前,是不會東進的。那麼,在美國海軍暫時無力挑戰唐帝國海軍的制海權的時候,唐帝國海軍要想擴大戰果,掌握太平洋上的主動權,肯定會發起新的進攻,如果能夠掃蕩西南太平洋,將美軍趕出澳洲的話,那麼美國就只能退守夏威夷群島到薩摩亞群島這條防線,失去了在西太平洋上活動與反擊的能力,戰線將被拉平,為唐帝國最終進軍美洲大陸鋪平道路。

美軍的調動也很快就開始了,到七月中旬之前,美國已經派出了五支船隊,將至少15個師的地面部隊,上千架作戰飛機,以及大量的戰爭物資送往了澳洲(這批物資最快只能在七月底到達,而最慢要在八月中旬到達)。可問題是,當時美國海軍在太平洋上的力量少得可憐,僅僅只有“企業”號一支航母戰鬥群,而且,這艘航母的維修工作只要要持續到七月中旬,也就是說,美國海軍實際上是沒有能力阻止唐帝國南下西南太平洋的。

情況已經危險到不能再危險了。尼米茲已經勒令珍珠港的修船廠必須在七月十五日之前修好“企業”號航母,航母戰鬥群將在七月二十日之前恢復戰鬥力。接著,他安排了新的艦隊指揮官。最好的選擇肯定是斯普魯恩斯,現在哈爾西已經去了西南太平洋戰區,而斯普魯恩斯已經在上一次海戰中證明了他的能力(上次海戰的失敗,責任在第17特混艦隊沒有完成任務上,而不是第16特混艦隊沒有能夠擋住唐帝國轟炸機的打擊,畢竟第17特混艦隊取得的戰果遠比損失大)。可現在斯普魯恩斯是戰區參謀長,有更重要的責任。最後,尼米茲不得不啟用弗萊徹,讓弗萊徹指揮“企業”號航母戰鬥群,作好與唐帝國海軍特混艦隊交戰的準備。

西南太平洋戰區,麥克阿瑟也在做著積極的戰前準備工作。唐帝國如果想南下澳洲的話,那麼就首先得獲取前進基地,卑斯麥群島,索羅門群島還有新幾內亞島都是理想的前進基地。也就是說,唐軍有可能在這裡的數十個島嶼中任選一個,開闢新的戰場。作為被動防禦的一方,麥克阿瑟的選擇餘地很少。要想在漫長的防線上保證每一座島嶼都有足夠的防禦兵力,這幾乎是不可能辦到的事情,這也是所有防禦指揮官所要面對的麻煩。進攻的一方可以選擇任何一處突破點,而防禦的一方則不可能在任何一處地點都部署足夠的兵力。結果,麥克阿瑟做了一個比較保守的防禦部署,即首先保證莫爾茲比港與索羅門群島的安全,然後利用這些地方部署的飛機來掩護卑斯麥群島以及萊城。這一部署也比較符合當時美軍在西南太平洋上的情況,麥克阿瑟沒有足夠的本錢在一線與唐軍進行正面對抗,他只能把希望寄託在縱深防線上,希望藉助防禦縱深來拖垮唐軍。

到七月中旬的時候,美軍獲得確切情報,唐帝國的主要進攻方向就是卑斯麥群島與新幾內亞島,而且會提前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