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一些理解都基本正確,而且我也和你一樣,對卓中信的意圖很是不解,不過你好像漏掉了今晚飯局最大的一個不合理的地方……”
劉思遠一愣,隨後就聽方心怡電話那頭淡淡道:“我們一起研究過的。北陽四大宗姓,卓中信是葉家人,為什麼會讓一個崔家的張華良來邀約並一起參加飯局?這個人選如果是組織部長葉華不是更加合理?”
劉思遠呆住了,只能說他初來乍到對四大宗姓還不熟悉,所以才會一時間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被方心怡一提醒,還真是!這才是整晚最最不合理的地方啊!
不過他們這對準夫妻討論了半天,也沒有明白卓中信的用意,只能猜測原本卓中信是四大宗姓的領軍人物,而現在是不是有交班給張華良的意思?
第二天一早劉思遠剛上班。袁磊就來到他辦公室,由於昨晚保姆的事件,劉思遠已經對此人有些失望,看都不看他一眼,就這麼諒了整整有五分多鐘,最後袁磊實在撐不住了,只能低著頭道:“劉書記,我安排的不好,請您批評。”
劉思遠這才抬起頭。淡淡道:“換一個就是。”
頓了頓,他又問道:“昨天楊秘書長有沒有轉交你一個任務?”
袁磊連連點頭道:“是關於劉書記的專職秘書的問題吧?您放心。幾位候選人的文章我這裡已經收集得差不多了,一會就整理好給您過目。”
劉思遠點點頭,提了句你儘快辦這件事情,隨後就示意他可以出去了。
大概半小時後,袁磊就抱著一疊檔案走了進來,表示年輕人的文章都在這裡,上面有署名,劉書記您慢慢過目,有需要的隨時吩咐。
說實話袁磊的工作態度還是可以的。但是劉思遠一想到他安排的那個妖豔的保姆,就隱隱感到很不舒服,所以也不要他一起看,讓他出去後自己慢慢閱讀起來。
文章標題就是他昨天自己定的,關於北陽新城發展地規劃,題目其實很大,因此發揮空間也很大。比較看得出一個人的大局觀。
另外說起這個北陽新城,前面也提過了,正是如今一二把手矛盾所在,首先。在削山建設新城這個大方向上兩人倒是沒有分歧,一致認為這是件好事,其實照劉思遠看來也可以說一致認為是個很好的政績更貼切點……
章書記和凌市長的主要分歧在於建設的過程和方向上。
章書記的想法是建設新城也要講究個循序漸進,從更加靠近老城區的地方開始慢慢建設,逐步引導企業過去投資,百姓過去定居,尤其是要加強新老城區之間地區的建設,作為一個緩衝帶。
而凌市長的意見是這麼搞只會讓企業和百姓更加不會去新城,畢竟北陽情況不可能投資建設地鐵輕軌,靠公共交通的話,單程半小時還是必須的,因此新城斷然沒有競爭力,俗話說得好,不破不立,不如干脆就是全盤造一個全新的城市,各項配套設施,典型如醫院,學校等全部建設起來,一攬子解決老百姓的吃穿住行,也就是說讓老百姓搬去新城後就沒有必要兩地來回跑。
再總結下,也就是說章書記強調順其自然,因勢導利,步步為營。而凌市長喜歡政府規劃,強調一步到位,不破不立。
在這個背景下,劉思遠耐心的讀者幾個年輕人的文章,很快其中有一篇頓時讓他眼睛一亮!
文章裡提到,建設新城,交通先行!地鐵輕軌短期內不現實的話,也要建設寬闊的高速公路已方便物流運輸,另外鐵路也一定要通。
這個觀點和劉思遠不謀而合!其實還是更加偏向章正棟的想法。
劉思遠這些日子仔細觀察了下北陽德情況,實事求是,他覺得凌市長的做法有點操之過急,偏於理想主義了,即使你把新城建設的再好,各項配套設施再完善,但是忽略了人際關係網和物流週轉這兩個問題,尤其是前者,你要考慮到大家的朋友親人還都在舊城,不好好搞交通建設,你讓去了新城定居的人怎麼和朋友親戚來往?
同時這篇文章還著重指出,發展新城要以工商業為主,只有企業在那裡紮根落地了,才能進一步帶動老百姓移居,同時文章裡還建議,可以考慮把一些職業學校先行搬到新城,這一提案也讓劉思遠暗自讚歎!
他第一反應就去看了下那個名字:呂良偉!好像和某個港臺明星名字一樣……簡單看了下簡歷,漢江理工大學經貿專業畢業的,本科學歷。
劉思遠當時就想就他了,定下來吧,就在此刻,突然小黑本震動了……
小黑本很莫名其妙的在他腦海裡顯示了一個資訊,兩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