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5部分

自格拉納達陷落以來,到18世紀末,約有兩百萬穆斯林教徒被放逐,或被處死。西班牙的摩爾人問題似乎是解決了,從而清楚地打破了這樣的規律:阿拉伯文明在哪裡紮根,就永遠固定在那裡。一個後世研究阿拉伯歷史的學者曾這樣寫道:“……摩爾人被放逐了;基督教的西班牙,象月亮一樣,暫時發光。但那是借來的光輝;接著就發生了月食,西班牙一直在黑暗中搖尾乞憐。”

在1789年之際。處於基督徒高壓下地300萬摩爾人正生活水深火熱之中。沒有公民地位,摩爾人不在乎,容忍是他們的美德;交納重額賦稅,摩爾人也不擔心,他們能夠沒日沒夜地幹活;但被錄奪宗教信仰,卻是虔誠的穆斯林所不能容忍的。只是一片散沙的摩爾人無法反抗西班牙軍隊的大舉鎮壓,一次次起義失敗後,他們要麼被殺死,要麼被驅逐出自己的家園,身無一物地來到貧瘠土地上繼續艱難生活。

對於“穆罕默德十三世”的及時出現,讓走投無路的摩爾人恢復了少許信心。在哈曼特及其隨從者的一次次的動員之下,摩爾人開始集體圍繞在哈曼特身邊,大家一同秘密做完祈禱後,聚精會神地凝聽神秘中年男子對“馬赫迪”先知的描述,感悟先知的偉大與自己的渺小。用內心最虔誠的呼喚企盼先知的降臨。經過數年地艱苦努力,在哈曼特作為“穆罕默德十三世”的身份得到了全體摩爾人的認可,所有部落長老都陸續來到哈曼特所在的營帳內獻上自己的衣領一角以表示臣服,而大大小小數百支摩爾人地自衛武裝也悄悄地開始建立起來,逐漸有了十幾萬人的軍隊。

只是。博學的哈曼特本人清楚的認識到,即使是所有伊比利斯半島上的300萬摩爾人團結起來,也最終無法打敗異教徒。儘管18世紀末期的西班牙王國早已衰落多時,沒了菲利浦時代地雄心壯志和強大軍力,但瘦死地駱駝比馬大的道理,哈曼特很是明白。為此。他開始使用外交手段獲得更多地盟友。在積極聯絡馬里尼蘇丹王以及土耳其蘇丹王繼續提供大量軍援的同時,還向異教徒的叛徒們。基督新教徒控制下大英帝國尋求援助,甚至還派出特使與比利牛斯山脈一側的安德魯軍團取得聯絡。很快,哈曼特請求如願以償,經過英國內閣無數此的討論協商,皮特首相大人指示駐守直布羅陀要塞的英軍為其提供大批軍援,給予來自馬里尼蘇丹以及土耳其蘇丹的援助開放海域通道。但在法國邊境,安德魯的答覆卻是不置可否,模糊不清。

等到一切都準備就緒之後,南部摩爾人的暴亂開始了。1794年6月初,小規模的騷動僅僅維繫在格拉納達,馬拉加等重要城市周圍。為迷惑當地的西班牙駐軍,摩爾人的起初舉動只是在抗議西班牙稅務官肆意加賦。但到了7月上旬以後,哈曼特趁鎮守塞維利亞要塞的迪瓦喬將軍奉胡安六世國王的命令,率領西班牙南部主力部隊北上抗擊法國人之際,小規模的騷動最終演變全體摩爾人的大規模起義。

7月11日,哈曼特在與眾教徒行完早禮結束時,便由他的親信在格拉納達城內的最高處,阿爾罕布拉宮的塔頂上處升起一面新月旗幟,就在西班牙官僚們措不及防的時候,剛剛獲得武器的數萬摩爾民眾趁勢攻入格拉納達,而他們所面對僅僅是1500名西班牙守軍。

一番毫無懸念的戰鬥之後,哈曼特順利佔領了該聖城。隨即,在馬拉加,在哈恩,在阿爾瓦塞特,在西班牙南部各個城市,短短兩天之內先後爆發摩爾人起義,哈曼特的麾下居然召集到30萬大軍。一時間,幾乎西班牙南部所有的城市,海港與鄉鎮都被摩爾人所控制,僅有塞維利亞處於哈曼特大軍的繼續圍攻之中。那是迪瓦喬將軍臨行之前,就曾預言摩爾人即將發動叛亂,因而留下自己最忠誠部下加強城市要塞的防務。使得摩爾人的突襲沒能順利得手。

剛剛成為城鎮主人的摩爾人開始了對其他異教徒地瘋狂報復。無數的教堂,修道院被毀滅,天主教的教士們被拖到廣場中心遭遇集體屠殺;被俘的西班牙官吏要麼歸順哈曼特本人,要麼等待烈日下的暴曬而活活幹渴而死;基督信徒男人們必須恭敬的尊稱摩爾人為“大人”,女人們則必須強制套戴上面紗,否則便是一輪毒打;只是對待同為被壓迫者的猶太人問題上,哈曼特顯然比較大度,允許他們享受自己的宗教信仰,甚至還想將多個城市的管理權交付給猶太人。只是猶太人並不領情,紛紛藉機向北逃到馬德里等地。

(注:歷史上的宗教戰爭從來不存在正義與非正義地區別。利益總是給上層人士享有,苦難卻讓百姓們承擔。本書所敘述的宗教情節均為小說行文中地虛構。請勿與真實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