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部分

到達永和市,我們又第三次會合了。當日開了一、三軍團前委聯席會議,三軍團前委同志提議成立第一方面軍和總前委。我提議三軍團之五、八軍編為一方面軍建制,便於統一指揮。當時,五軍約七八千人,八軍約五六千人,軍團部直轄特務團、炮兵團、工兵營約三千人,共約一萬五六千人。十六軍二千人為湘鄂贛邊區地方主力軍。一軍團轄四、三、十二軍,人數與三軍團大體相等。號稱一方面軍,實際上不過三萬餘人,和退守長沙之何鍵部兵力相等。會議一致同意朱德為總司令,毛澤東為總政委和方面軍總前委書記。從此以後,我即在毛澤東同志為首的總前委領導之下進行工作了。

會議還討論了進攻長沙的問題,我未發言。從三軍團本身來說,迫切需要短期整訓。從一九二九年十一月起,到一九三○年八月,部隊擴大了六倍,從五月開始一直沒有得到休整。有些連隊不但沒有黨的支部,連黨員也沒有,只有士兵委員會而沒有核心乙。這次打長沙和第一次是不同的。那次是迅速各個擊破敵軍,迅雷不及掩耳地給敵以襲擊。這次追擊之敵四個旅,一軍團在文家市全殲了戴鬥垣旅,其他三個旅安全退回長沙,原在長沙還有一個旅未出動。我軍迫近長沙時,敵取得五六天時間準備,野戰工事做好了,這就使我失去進攻的突然性,變成正規的陣地進攻戰。攻城能否速勝,難以肯定。結果,圍攻月餘未克。

第二次攻長沙未克,其軍事原因是我軍宜於運動戰、突然襲擊,缺乏正規陣地戰進攻技術訓練;政治原因是蔣馮閻軍閥戰爭已經結束,蔣介石開始調兵向長沙增援,使守敵增加了信心。

圍攻月餘未下,總前委決定撤出長沙戰鬥,轉移至江西宜春地區,準備在湘江、贛江兩江間機動作戰,這是完全正確的。又決定以一軍團去取吉安,三軍團佈置於袁水以北,威脅南昌,阻擊援敵,並決定在湘贛邊界反覆作戰殲滅敵軍,這是對的。取得吉安,更有利於我在湘贛兩江間機動。當時三軍團方面有人提出打南昌,也有人反對。反對者的理由是:長沙既未開啟,又去打南昌。南昌守敵雖不及長沙之多,但工事不弱;且城周多水池、湖泊,地形不利於進攻,而利於防禦;蔣、馮、閻軍閥戰爭已停止,敵軍將要向我進攻,我應準備在贛湘兩江之間,各個殲滅敵人。至於打南昌或打長沙,那時再看具體情況。另一派說,在湘贛兩江之間進行機動作戰,是打拳戰術,打來打去鬍子都白了,還取不到湘贛兩省政權。這一派也就是立三路線的繼續,被毛澤東同志說服了。

注 釋

〔45〕一九三○年六月,中國共產黨內以李立三為首的“左”傾領導者為推行組織全國中心城市武裝起義和集中全國紅軍進攻中心城市的冒險計劃,將黨、青年團、工會的各級領導機關合併為準備起義的各級行動委員會。在九月召開的黨的六屆三中全會停止了 李立 三“左”傾錯誤以後,行動委員會仍存在了一段時間

第九章 第一次到第四次反“圍剿”鬥爭

(一九三0年九月至一九三三年二月)

三軍團東渡贛江

一九三○年九十月間,蔣、馮、閻軍閥戰爭大體停止,敵軍大舉進攻,已在開始準備。同時,總前委得到可靠材料,證明立三路線已被揭露。

在一軍團佔領吉安後,總前委改變在湘江、贛江之間機動作戰的計劃,要在贛江以東、大海以西的廣大地區建立根據地,採取誘敵深入的戰略方針,謹慎地爭取粉碎敵軍的第一次“圍剿”,準備長期鬥爭。從戰略全域性著眼,這一意見比前者更全面、更正確。當時,我對這個方針是完全擁護的,沒有什麼猶豫。

一九三○年十二月上旬,敵第一次“圍剿”開始,蔣介石命魯滌平為總司令。紅軍第三軍團從贛江西渡到贛江東。在三軍團渡江之前,因三軍團之五軍和十六軍大多數是平江、瀏陽人,八軍大多數是陽新、大冶人,地方主義者利用這一點來反對過江,主張一、三軍團分家,夾江而陣:一軍團位置於贛江以東,三軍團位置於贛江以西。認為這樣既可以集中消滅敵大部隊,也可以團為單位分散於湘贛邊、湘鄂贛邊、鄂東南區進行遊擊戰,對將來奪取湘鄂贛三省政權都有利。從堅持長期戰爭這方面看,這些同志也還是有些理由的,因此它就得到相當一部分人的擁護,但實際上一、三軍團在戰鬥中一次要各消滅敵軍一個師(六個團的師)是很勉強的,如果兩個軍團合起來消滅敵人一個師就比較輕鬆。為了消滅敵人,必須反對地方主義,在政治上以朱、毛為旗幟,集中統一紅軍,一、三軍團不再分開。我這一票在當時是起相當作用的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