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部分

此時,中央剛指定任為前敵政治委員)住在一個一米高、二米寬的土洞(牧羊者住的)內,聊避風沙,點燈看地圖。外面狂風,飛沙迷霧。譯電員送來電報,高叫:“蔣介石被張學良捉起來了!”以後,中央又來電徵求對蔣處理意見。我和弼時經過反覆交談,一致同意中央放蔣方針。

十三日拂曉,胡宗南部乘夜撤走了,敵其他各路也均撤走了。張學良軍集結西安,將洛川、慶陽諸城皆放棄。我一軍團、十五軍團、二方面軍之一部,及四軍、三十一軍開駐慶陽、西峰鎮一帶,張學良送來部分棉衣和彈藥。

如果沒有張國燾這個反革命搗亂,使四方面軍主力進到涼州這個死衚衕裡,後又被青海馬步芳軍全部殲滅,把四方面軍主力兩萬多人送掉,則一、二、四方面軍還可儲存六七萬人,紅軍是可能完全控制西北地區的。那麼,我們對抗日戰爭的領導地位就要優越得多。東北軍、西北軍也就不致被蔣介石各個宰割,那樣就會形成抗日聯軍控制大西北。

王明“左”傾機會主義路線、張國燾右傾機會主義路線,先後相繼都失敗了,惟毛主席的正確路線,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勝利的發展。特別是一方面軍到達陝北吳起鎮後,軍事上連續給敵以反擊和反攻,政治上迅速地開展了戰略進攻,以致東北軍張學良扣押蔣介石,蔣被迫停止內戰。時間只有十一個月,這是狂風暴雨的十一個月。

在反對張國燾的鬥爭中,我向毛主席學到許多東西。當時如不堅持北上抗日的政治和軍事方針,同張國燾機會主義路線混淆起來,在偉大的抗日民族革命戰爭中,無產階級就不可能取得領導地位,甚至連發言權也不會有;在草地如不堅持正確路線,採取堅決的分,就不能證明毛主席路線的正確,以後也就不會有一、二、四方面軍在陝北的大會合;在張國燾分裂紅軍後,如開除張國燾黨籍,也就可能造成黨內長期分裂。毛主席堅持了原則(不讓總書記),又表現了靈活性,避免了長期分裂。經過頑強鬥爭,最後,張國燾一個人開了小差,團結了四方面軍大批幹部。既弄清了是非,又團結了同志,這是毛主席從團結願望出發的一貫方針的偉大勝利。經過一九三五年九月到一九三六年九月一年的實踐:粉碎第三次“圍剿”、十二月會議、東征勝利、停止內戰等,在全黨、全軍、全國人民中,大大樹立起以毛主席為首的黨中央的威信。在活生生的事實中,使全黨同志得到兩條路線的比較,從而認識了自己的領袖。這也是經過多次反覆才得到的認識。

注 釋

〔54〕吳奇偉,當時任國民黨第六路軍副總指揮。

〔55〕王家烈,貴州軍閥。當時任國民黨貴州省主席、第二路軍第四縱隊司令官。

第十二章 抗日戰爭

(一九三七年七月至一九四五年八月)

紅軍改編為八路軍〔56〕

盧溝橋事變〔57〕後,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成立八路軍總司令部。朱德為總司令,我為副總司令,任弼時為政治部主任,左權為副參謀長。黨內組織軍事委員會分會〔58〕,朱德為書記,任弼時兼秘書長,加上我三人組成常委會。各師師長、政委,還有左權等,可能都是軍分會的執委(記不清了)。當時紅軍主力是三萬二千人,以四千人編為陝北警備旅和一個小團,保衛陝甘寧邊區;一方面軍一萬四千人編為一一五師,林彪為師長;二方面軍六千人,改為一二○師,賀龍為師長;四方面軍八千人編為一二九師,劉伯承為師長。(注:①據一九三七年八月二十五日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命令:第一軍團、十五軍團及七十四師合編為陸軍第一一五師;二方面軍、二十七軍、二十八軍、獨立第一、第二兩師及赤水警衛營、前總直之一部等部,合編為陸軍第一二○師;四方面軍、二十九軍、三十軍、陝甘寧獨立第一、二、三、四團等部,改編為陸軍第一二九師。)

在雲陽鎮前方司令部召開了一次團以上的幹部會議,討論了黨中央洛川會議〔59〕的精神——也就是毛主席講話的精神。我在這次會上講了話,說明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勝利。我們改編後,要注意反對軍閥主義,反對官僚主義、脫離群眾,提出了四條保證:保證共產黨對八路軍的絕對領導;保證工農成分的絕對優勢;保證政治工作的優良傳統;保證和堅持學習制度。任弼時同志和各師負責同志都講了話。

九月,周恩來同志約我陪同他一起去太原見閻錫山〔60〕。沿途所聽街談巷議,無不希望紅軍早日參戰。到太原時,人民盼望共產黨和紅軍參戰之心更切。閻為避日本飛機轟炸,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