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絕對不會落下話柄給你。說不定那些廠長書記一類的人,退出廠子了,還得高升。你說這樣一來,你是罵人呢?還是該感謝呢?所以,這事兒不簡單。要簡單了,我一句話就說完了,至於讓大家都在這耗著麼?”劉東說到。
聽到劉東這所謂的參考意見,大家還真不敢馬虎。劉東這所謂的意見,執行的難度非常小。只要真有人想幹,那阻力很小。對於那些廠長書記一類的人來說,巴結他們這些人,不就是為了升官麼?現在別人都給他升了,那他又能有什麼不滿的?最後損失的,只是劉東他們的利益。別人真想從這方面打擊超市,那絕對能做出來。
所以,劉東說這是個麻煩事兒,並不是開玩笑。利益利益,給予了利益,才能把關係弄得牢靠。要單單以勢壓人,那絕對活不長久。尤其是他們超市這樣正經的商業,牽扯不到太多的政治問題,一切都得以商業的標準來判定,符合利益,才能真正的長久。
看到自己的話一說出口,又冷場了。劉東對這些傢伙的商業能力,實在是感到悲哀。這些傢伙,就算做商業,也是常常把政治放在首位。就算是陳三這樣打定主意要從商的人,那也沒忘記政治的手段。真正要用純商業的手段來應對這些問題,那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路需要走。
劉東沒有打算當啟蒙老師,所以就不會耐心的等待著這些人想出一個辦法。直接就把自己原先就想好的方法給公諸於眾。
其實劉東的方法很簡單,那就是扶持起真正能夠控制得住的供應商,而不是現在這些僅僅是依靠一個兩個人而控制住的國營企業。也就是說,劉東打算把自己的供貨商渠道,大多數都換成私營企業,而不是以現在國營企業為主體的供應渠道。
要說國營企業的好處,對於劉東來說,是可有可無。但國營企業的壞處,對於劉東來說,卻是顯而易見。第一,國企真正的控制權並不在某一個人的手中,而是在於國家。這就增加了國營企業站隊以後的不確定性。
如果有人想要真正的插手,那他們完全可以用行政命令,來瓦解掉劉東他們現有的優勢。雖然劉東他們自身也有著政治優勢,但敢於用政治力量來解決這樣純商業問題的人,他們的政治力量,本就不可小覷。到最後,原本應該是商業問題的事情,卻被弄成了政治問題,對於一家商業超市來說,並不是好事兒。就算一次贏了,兩次贏了,但第三次呢?真要牽扯進這樣的問題,再單純的商業行為,都不會單純下去。
他們是開店賺錢的,可不是為了給政治對手再開闢一個新的角鬥場。那樣無論輸贏,對超市都沒有任何好處。
第二百四十七章 扶持私企的決定
一個行政命令,就可以讓劉東現在穩定的供貨渠道出現問題。有了這麼大的漏洞,劉東又怎麼會不想辦法去彌補呢?而現在,正好又有一批上億的流動資金,可以動用。那還不彌補這個漏洞,又更待何時?
而且,國營的企業,還有一個很嚴重的缺點,那就是成本居高不下。這並不是單純的管理就能搞定的事情,那牽扯到更為龐大的東西,關於鐵飯碗,還有那些工人的福利。這些東西如果不能得到解決,那國營企業的生產成本,就沒有可能降下來。
超市的贏利點在哪裡?不就是物美價廉麼?要是進貨價都比外面高一大截,就算超市再薄利,那超市的優勢也體現不出來。現在還好,國內還算是賣方市場,只要是生產出東西,就不怕賣不出去,除非這些商品,真的弄到天怒人怨的地步。所以成本什麼的,現在還體現不出來,並且現在的人,對國營的商品,還是很有好感的。
但劉東知道,後世的商品,可全都是買方市場,那些消費者,可不管你的商品是不是國營廠出來的。要的就是價格便宜,物美價廉。只要是商品貴了,他們可不管你的商品是否是貨真價實,老百姓買東西,沒那麼多講究。除非你的商品是名牌,那貴一些也無所謂。
既然國營廠有著這樣那樣的缺陷,劉東又怎麼可能放心的把自己的供貨渠道交給他們。現在正好有一筆資金,與其便宜了國營廠,那還不如自己扶持起來一批新的私營公司。
等到劉東把這些話講出來以後,大家的腦子都有一些轉不過彎來。搞了半天,劉東居然想要把現在的這些供貨渠道給統統都拋棄掉,從新再建立起新的供貨渠道。
對於那些拉來供貨渠道的功臣來說,劉東這一手,就顯得不夠意思了。於是,也不管劉東是否還有話要說,陳三這個主力軍一下就發飆了:“劉二,你這可不仗義啊。別人都能仗義的幫咱們度過難關,但你看看你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