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太快的企業,也會遺留一些問題。而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我們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
說到這,黃三水頓了頓,又接著說到:“先,就像之前老闆說的那樣,由於公司發展得太快,造成了公司很多管理人員,分不清自己到底是屬於環亞哪一個部分的。可能今天有人在環亞金融,明天環亞礦業需要調集人手,然後就支援過去。到後天環亞機械又需要人,又調到環亞機械去。這樣的事情,在我們目前的環亞來說,十分常見。當然,我並不是說這樣到處調來調去不對,畢竟環亞人才缺口一直都很大,在沒有大規模招聘國內人才之前,不這麼做,根本就解決不了實際的問題。但這樣做,畢竟不是長久之計,一個人就算再有能力,也不能當作萬金油來用,那樣對於業務水平的提高,沒有任何好處。”
就在這時,劉東插嘴說到:“我不否認這世界上有天才的存在,但天才的比例,實在是少數。我也從來沒有奢求過,在我們環亞工作的人,所有的人都是天才。樣樣都會,就代表著這個人樣樣都稀鬆,不同行業跨行做,不會有任何好處。就算是天才,專精一項工作,那效果也會比樣樣都會做要好。環亞以後的發展,主要是靠縱向性人才,而不是靠橫向性人才。專業知識越豐富,才能越好的為公司服務。但由於我們公司之前的一些原因,就造成了很多環亞的人,不斷的跨行業調整,這個現象很不好。如果我們沒有能力改變的時候,這樣做是無奈之舉,但現在我們公司已經破解了人才的瓶頸,再這樣做,就是飲鴆止渴。所以,現在就必須把這個問題給解決掉。”
之前大家不是看不到這樣做對公司員工發展的壞處,但由於公司的原因,即便是知道這樣做有壞處,那也只有硬著頭皮上。要不然,公司不可能等到有人了再開新專案,要真那樣做,環亞目前可能錢是有,但產業肯定就是寥寥無幾,完全達不到這樣的高度。所以,在沒有解決人才缺乏的情況下,大家明知道這樣做是錯誤的,也不得不上。
而現在因為央視的廣告效應,讓公司人才缺乏的情況,得到根本性的扭轉,只要注意培養人才梯隊,那麼環亞以後就絕對不會因為人才的缺乏而出現問題。既然已經解決了人才瓶頸的困擾,劉東當然要把這個壞現象給扭轉過來。該是做什麼的,就不能到處跨行,再像之前那樣混亂,以後這些人員的業務水平,就實在堪憂。
劉東這個提法,讓大家都不由得點頭贊同。大家都不是傻子,明白如果人員還像之前那樣無序管理,以後環亞的管理工作,肯定不會很好做。現在把這個問題扭轉過來,以後大家也會輕鬆許多。
既然這個提議對大家都有好處,當然就沒有人反對。於是,關於員工崗位穩定工作的議題,就這麼輕輕鬆鬆的透過了。
而接下來,黃三水又說到:“剛才我們說到了員工工作崗位不明晰的問題,現在我們又要接著說公司管理責任不明確的問題。根據我們環亞國際事務研究所調查,雖然一兩年前,我們公司已經對於產業結構的問題,有了一個明確的認知,並且做了相應的工作,但由於這兩年來公司又發展出一些新興企業,而這些企業的歸屬問題,又成為了一個難題。在座的每一位,在一般意義上來說,都有對新興公司的指導權利。這樣就會造成這些新興公司的管理混亂問題。所以今天第二個問題,就是要解決公司新興企業的管理歸屬問題,讓這個管理工作,更加的有序起來。”
這個議題,大家心中也有所準備。雖然管理明晰以後,大家就只能守著自己手中的一畝三分地,不能在別的地方指手畫腳,好像對大家的權利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而事實上,的確是讓大家的權利範圍縮小。如果環亞是一個老牌的財團,抑或者是一個老的大型國企,單單在這個問題上的扯皮,就不指導要扯多久。人的是無窮無盡的,沒有誰會想著把手中的權利主動往外推。那樣的人不是聖人,就是有更大的野心。
環亞當中自然是有這樣的情況,但大家都非常理智。因為環亞不是老牌財團,摻雜了太多的外部勢力,也不是大型國企,上面有多個公婆,現在的領導人也不一定是一直在廠裡工作的。環亞到目前為止,還是一個非常純粹的私人企業,雖然規模很大,但股權全都在劉東的手裡,其他人就算想要反對,也沒有任何的意義。雖然像他們這樣的高層,有著公司的激勵股權分紅。但激勵股權分紅不代表他們就實際的掌控著環亞的股份,這玩意,說白了就是劉東一句話的事情。劉東要說你啥都沒有,你就啥都沒有,劉東要說你有,你就是沒有也得有。這一切的問題,都在乎於劉東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