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坦布林的守軍中基本上已經剔除了奴隸兵,不是奧斯曼人不想使用奴隸炮灰,而是之前的連番大戰,奧斯曼人特別喜歡將奴隸兵派出去,結果死的死逃的逃,連僕從軍都是打光了新招的,奴隸兵自然也所剩無幾……
並不是所有的奴隸都能當奴隸兵!
那些女奴隸和老人小孩奴隸,連當人肉盾牌都不被看好……
伊斯坦布林的僕從軍和最初的奧斯曼僕從軍也有了本質的不同,以前強徵的僕從軍幾乎損失殆盡,後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太平軍的進攻下,國勢日衰,那些被統治壓迫的民族,自然開始多起了心思,大規模的起義雖然沒有,但小規模的叛亂卻在近幾年越來越多。
奧斯曼人的主要軍力都用來對抗太平軍了,自然不敢繼續在大後方如同以前那般搞天怒人怨的強徵,而是用類似募兵的方式招募僕從軍。
因此,現今的奧斯曼僕從軍都是一次性部隊,武器裝備也比以前好上一些,戰爭結束後必然會解散,原因很簡單,這種僱傭兵性質的僕從軍開銷太大,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供養不起……
比起僕從軍,那些伊斯坦布林臨時組建起來的市民武裝倒是比較靠譜,原因無他,只是因為這些武裝市民的戰鬥積極性非常高昂!
他們是為保衛家鄉戰鬥,而不是為了那位沒有多少接觸的奧斯曼蘇丹!
太平軍在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民間早已被妖魔化,奧斯曼貧民還好,反正自己一窮二白,太平軍來了除了爛命一條外,根本不會有什麼損失。
但那些富人階級和中產階級的想法就不同了,能住在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最繁華都城伊斯坦布林中的市民,多多少少都有些家資,在新月教的扭曲宣傳下,大多數伊斯塔布林市民都認為太平軍破城後會洗劫整座城市,畢竟,奧斯曼人的祖先攻下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林城在拜占庭帝國時代的稱呼)的時候,就是這麼幹的……
所以,為了自己的財產,為了自己妻女不被太平軍糟蹋,為了自己不被貶為奴隸失去一切,伊斯坦布林的本地居民,奮勇的響應了奧斯曼蘇丹全民抗戰的號召,拿起了武器!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大佬們,更是罕見的大開私人和國家的武器庫,大量庫存的冷兵器和火繩槍被下發到民間,武裝起來一支支人數眾多的市民武裝部隊!
他們或許戰鬥力不行,但作戰士氣絕對高於僕從軍甚至是士氣低落的舊軍士兵!
畢竟,奧斯曼舊軍士兵大多數人的家鄉並不在伊斯坦布林……
奧斯曼蘇丹甚至從市民武裝中精挑細選出來一部分退役老兵,發給他們寶貴的燧發槍!
要知道,僕從軍手裡使用的大多數武器還是冷兵器呢!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數百年的積累在這一刻體現的淋漓盡致,數年的準備,伊斯坦布林不光被修成了一個刺蝟般的防禦體系,還雲集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剩餘的絕大部分力量,連瀕臨波斯薩珊王朝的邊境精銳,都被抽調了八成!
波斯薩珊王朝比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還腐朽落後,所以對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軍事威脅極其低下。
17世紀的世界格局呈現一種很有意思的景象,越是往東各國軍事力量越低,直到抵達最東部的東方古國,戰鬥力猛地拔高,周圍的一群小國全部是東方古國的藩屬國。
只是,在真實歷史上,隨著時間的推移,西強東弱的差距漸漸被拉大,東方古國好歹還強國,但東西方中間的那片地方,則一直都處於混亂和虛弱的境地,要不是當時的遠征限制太大,東方滿足於現狀,西方忙著內戰,中東那片地區早就被征服了。
不過,到了19世紀,世界距離被拉近,歐亞大陸中部那塊地盤迅速被強勢的歐洲逐漸征服。
每一天,都有伊斯坦布林的市民參軍報名,參加速成的訓練,主要是對武器的使用,反正這些伊斯坦布林市民主要是作為守城部隊,而不是外圍防線的守軍,用不著排列什麼隊形。
在伊斯坦布林外圍防線中,駐守的則是奧斯曼舊軍和奧斯曼僕從軍,單算人數的話,不比伊斯坦布林城內的守軍少!
然而,當太平軍對伊斯坦布林外圍防線發動進攻時,戰局卻讓人大跌眼鏡!
75毫米速射炮,擲彈筒,馬克沁重機槍組成的火力網,一股腦砸向奧斯曼人修建的防炮戰壕陣地後,太平軍士兵緊接著排著密集散兵線衝了上去,如同一戰時期的塹壕戰一般,一邊衝鋒一邊開火殺敵。
如果仔細檢視就會發現,太平軍以連隊為單位,一部分人衝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