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洪天成的意願下,克雷什托夫開始了他投誠後的第一個任務,整訓原本的自己下屬,將那一千多波蘭戰俘轉換為太平教徒。
因為太平勇士營屢屢全軍覆沒的‘前科’,為了讓這些波蘭戰俘不至於產生不好的聯想,洪天成在克雷什托夫的提議下取締了太平勇士營的稱呼,改為太平教徒,自然而然的,也要向他們傳播太平教義。
太平教徒名義上屬於太平軍的準軍事組織,但實際上就是太平軍的輔兵雜役,只被分發了一把冷兵器而已。
17世紀的波蘭立陶宛王國,由於境內民族成分複雜,很多被成為波蘭人的平民和士兵,實際上並不是血統純正的波蘭人,而是歷史上被波蘭王國吞併的其他民族,只不過這些民族的國家已經滅亡很多年,無人記得,所以外國人就將這些長時間被波蘭立陶宛王國統治的人統稱為波蘭人。
烏克蘭民族之所以沒有被波蘭立陶宛王國同化,還保留著自己的民族精神獨立性,主要是因為烏克蘭民族被併入波蘭立陶宛王國的時間不長,且烏克蘭民族的人口眾多,地緣政治遠離波蘭立陶宛王國的政治中心。
當然,最重要的是,烏克蘭人經常受到波蘭人的社會欺壓!
在波蘭立陶宛王國的什拉赫塔大多數都是立陶宛人和波蘭人,他們自然不會在意烏克蘭人的生活境況……
這就是赫梅利尼茨基起義能在烏克蘭人聚居區形成如此聲勢浩大規模的原因,有壓迫自然也會有反抗!
至於哥薩克,那就更了不得了,哥薩克人並不是一個民族,哥薩克本身在突厥語中的翻譯‘自由自在的人、勇敢的人’已經說明了他們的成分,最早的哥薩克是一群為了躲避戰亂和俄羅斯帝國沉重賦稅,嚮往自由的韃靼人,他們遷徙到第聶伯河和頓河地區這種當時的俄羅斯帝國鞭長莫及的三不管地區依靠遊牧生活繁衍。
後來其他受不了壓迫和嚮往自由的底層平民有樣學樣,紛紛來到了這片廣闊人少的東歐大草原生存,隨著人數的增多,他們以家庭和地域觀念形成了一個個遊牧社群,因為逃到這裡的人沒一個是善茬,這些遊牧社群幾乎就相當於一個個地方性軍事集團。
隨著時間的推移,哥薩克們建立了自治村莊,形成了少數服從多數,個人服從集體的村社政治機構。
哥薩克人為了團結自身的力量,消除多民族‘難民’的隔閡問題,建立了一整套自己的‘司法’機構。
哥薩克的原則就是,所有的事情都要屈居於整個村社生存之後,集體的利益高於一切,只要是對集體有利的事情,犧牲個人利益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不得不說,哥薩克的村社頗有一番後世集體思想的概念,他們透過這種個人無條件服從集體,否則去死的政治思想,組建了全民皆兵的軍事組織。
每一個哥薩克家庭都有維護哥薩克集體的利益,否則就是叛徒,就該去死!
在這種強制性的集體利益下,哥薩克人自然奮勇殺敵,桀驁不馴,因為他們是為了自己所在的集體而戰,再加上哥薩克的少數人服從多數人的政治形勢,戰利品分配方面顯得比較公平,所以戰鬥的勇氣頗為不俗。
可以說,哥薩克這種以集體利益為重,好戰成性的全民皆兵村社組織,放在任何一個國家裡都是一個炸藥桶,起義爆發的策源地,當時東歐地盤最大,控制了大片東歐大草原的波蘭立陶宛王國,就深受哥薩克起義的毒害,幾乎每場有記載的戰亂,都有哥薩克這群不講法律,只知道殺殺殺和趁火打劫的哥薩克身影……
因為哥薩克人生活十分貧苦,他們平時遊牧耕種的收穫根本不夠生活,必須偶爾客串盜匪才可以,這也是哥薩克村社務必維持集體利益高於一切的原因之一。
只可惜,這種類似大同社會的政治形勢必然無法長久,隨著哥薩克族群的增加和社會結構的鞏固,哥薩克村社也漸漸形成了兩級分化,只不過哥薩克們個個都是提得起刀子玩得轉火槍的戰士,上層的哥薩克貴族不敢肆意欺壓下層哥薩克罷了。
而上層哥薩克貴族維持自己奢侈生活的方式很簡單,當帶著下層哥薩克勇士當僱傭軍,或者是土匪,直到俄羅斯徹底擊敗波蘭立陶宛王國,掌握了哥薩克生存地,才用‘招安’的方式平息了哥薩克帶來的社會動亂,哥薩克這柄刀也成為了後來的俄羅斯帝國向南方和東方擴張的利刃!
當然,洪天成所處的年份,俄羅斯帝國還沒有達到這個地步,波蘭立陶宛王國雖然衰落了,但如今還是東歐數一數二的一流強國,至少明面上如此,與俄羅斯帝國和瑞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