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卡齊米日·瓦薩國王看到太平軍主力的動作後,腦海裡不禁產生了兩個疑點:
第一,波蘭人的斥候親眼看到太平軍的洪天成大將軍只帶了區區500人進入基輔城,太平軍主力哪來的自信擺出一副先跟波蘭軍隊對抗,而不是去救援他們的大將軍洪天成的態勢?
第二,這些太平軍主力只有4000多人而已,即便波蘭軍隊急於拖住他們,導致騎兵部隊和步兵出現了脫節,但波蘭立陶宛王國在野戰中,本就是騎兵為主的戰鬥方式,步兵只不過是輔助兵種,很多時候都是波蘭騎兵部隊單獨作戰,就算沒有步兵配合,也不會影響到波蘭騎兵的戰鬥力!
太平軍主力真的以為他們能擋得住波蘭翼騎兵鐵蹄的踐踏?
不過,楊·卡齊米日·瓦薩國王雖然疑惑,但他很清楚出鞘的劍不可能再被收回,已經衝起來的波蘭翼騎兵強制下令停滯的話,不光會極大打擊剛被鼓舞起來的戰前士氣,還會造成不必要的自相撞擊的損失。
騎兵和步兵不同,步兵軍隊只要紀律嚴明,前進後退用幾道命令就可以改變,但戰馬不是人類,並且騎兵的速度也不是步兵能比擬的,速度越快的物體發生碰撞造成慘劇的機率越大!
當然,最重要的是,親自帶領波蘭翼騎兵衝鋒的楊·卡齊米日·瓦薩國王並不認為太平軍主力能擋得住他們。
要知道,楊·卡齊米日·瓦薩國王帶出來的可是波蘭翼騎兵的全部兵力,近3000人馬!
加上那些跟立陶宛韃靼騎射手鏖戰波蘭輕騎兵,兵力上甚至跟太平軍主力都相差不多!
一千騎兵衝鋒起來的聲勢就大的不得了,更不用說近三千波蘭翼騎兵了,被波蘭騎兵死死糾纏的立陶宛韃靼騎射手被波蘭翼騎兵的洪流輕輕一擦,就消失的無影無蹤……
只不過,太平軍主力的指揮官並不在意立陶宛韃靼騎射手的死傷,立陶宛韃靼騎射手的首領桑蓋拉.馬奇揚斯卡斯自始至終都被瞞在骨子裡,直到波蘭翼騎兵的騎槍刺向桑蓋拉.馬奇揚斯卡斯時,他才明白自己這幫人被太平軍本部當成誘餌和棄子!
可惜,受到全面戰爭系統限制,下意識忽略了很多細節的立陶宛韃靼騎射手首領桑蓋拉.馬奇揚斯卡斯永遠也沒有報仇的機會了……
在波蘭翼騎兵的鐵蹄輕易抹去立陶宛韃靼騎射手時,前鋒的瑞典資深火槍手率先派出了三列橫陣射擊陣型,對波蘭翼騎兵打出了一排排齊射。
隨即,左右兩軍的明軍神機營火槍手,從另外兩個方向對波蘭翼騎兵的主力打出成片的鉛彈。
立陶宛韃靼騎射手的犧牲是值得的,他們讓波蘭翼騎兵的主力的側翼短暫的暴露在了突然轉向趕過來的太平軍步兵主力的槍口下!
砰砰砰……
延綿不絕的槍聲炸響,身穿華麗鎧甲的波蘭翼騎兵如同餃子下鍋一般從馬背上無力栽倒,或者是乾脆連馬帶人一起滾落成一團。
在騎兵衝鋒的佇列中,如果騎兵滾下戰馬,幾乎超過九成的機率會被後面的友軍騎兵踐踏而死,因為整體向前的騎兵團體,不可能因為滾落戰馬的同胞而強行勒住戰馬,那樣做只會在衝鋒中的騎兵佇列中引爆連環‘撞車追尾’事件……
為了整體的進攻,從滾落下馬的騎兵屍身上踏過去成為了基本的選擇,這就是騎兵叢集衝鋒的無奈之處。
經過太平軍主力火槍的層層排射後,波蘭翼騎兵和波蘭騎兵被整整削去了一層,在成功脫離太平軍火槍射程範圍後,兵力損失高達三分之一!
當然,在混亂的戰場上,上到楊·卡齊米日·瓦薩國王下到普通的波蘭騎兵,都沒有心情也沒有那個眼力去計算自身的損失。
楊·卡齊米日·瓦薩國王由於一直被保護在騎兵群中央最安全的位置,毫髮無損。
波蘭翼騎兵之所以願意承擔這種毫無反抗被火槍射擊的風險,不光是因為要先一步全殲立陶宛韃靼騎射手,更是為了能過渡到利用騎兵的速度優勢,迂迴調轉方向對著太平軍射擊陣列側翼衝刺!
橫列射擊隊形雖然能最大程度的發揮火力優勢,在短時間內給敵人造成慘重傷亡,但其卻有一個致命的弱點,變陣困難!
歐陸近代後期縱隊進攻隊形取代傳統的排隊槍斃橫陣,只剩下英國人還秉持著這一傳統,正是因為橫陣的變隊困難呆板的缺點。
只是,在如今17世紀這個火力匱乏的年代裡,極力提升火力輸出才是王道之選。
楊·卡齊米日·瓦薩國王就是利用了橫列射擊方陣變隊速度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