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軍資深火槍兵的排槍登時將企圖驅使著潰散波蘭奴隸衝上來的波蘭步兵打退回去。
這一耽擱,讓驟然受襲的太平軍士卒總算有了充足的時間將行軍陣列,按照各個百人隊調整為戰鬥方陣。
波蘭步兵和太平軍士卒中央亂跑哀嚎的波蘭奴隸和波蘭裔太平勇士,徹底淪為這場伏擊戰的犧牲品,波蘭步兵顯然早有第一波進攻失敗的準備,在前面數百名波蘭步兵被擊潰後,第二波波蘭步兵緊跟其後,舉著大量的火繩槍壓了上來。
隨即,雙方隔著上百米距離開始了輪替對射,不到半個小時,戰場上就被瀰漫的白煙覆蓋,火槍手別說瞄準了,連對面敵軍士兵的身影都很難看得見……
這主要是因為火繩槍的氣密性太差的原因,氣密性差,導致黑火藥燃燒不完整性大大增加,煙霧自然也就變得更多,要是氣密性更好的燧發槍,則不會在短短對射幾輪後,就將整個戰場覆蓋。
這種對射正是太平軍士卒所期待的,得到喘息時間的太平軍軍陣,在洪天成的指揮下,立刻從其他方向調來剛剛整隊的太平軍百人隊,試圖向波蘭步兵的軍陣攻過去。
因為洪天成發現,兩面的波蘭步兵雖然裝備精良,個個都身穿甲冑帶著頭盔拿著火器,但人數卻不多,只要太平軍度過最開始的混亂時期,以太平軍計程車氣只需要一波衝鋒就能擊垮兩面伏擊的波蘭步兵!
然而,不知藏身在何處的波蘭軍隊統帥,在太平軍調兵整隊之際,突然從太平軍後方和前方的斜側面分別衝出數百全副武裝的騎兵隊!
兩面的騎兵隊人數相差彷彿,都是分為前後兩隊,前面一隊主要是穿著鑲鐵皮甲帶著帽盔手持火繩槍佩掛著彎刀的波蘭輕騎兵,後面則是後世裡大名鼎鼎的經典波蘭翼騎兵,也是波蘭立陶宛聯合王國巔峰時期維持歐陸國家中最大國土的依仗。
前面的波蘭輕騎兵明顯只是負責掩護騷擾或者說是消耗的炮灰,後面的波蘭翼騎兵才是衝陣的真正主力。
波蘭翼騎兵頭盔的盔體由兩塊鐵板從中接合而成,和中世紀流行的鍋狀鐵盔(kettlehelmet)沒什麼兩樣,只不過在平坦的帽簷上接上了可移去的護鼻、護耳和護頸,護耳上還打了一個心形大洞以免影響聽覺。
最引人注目的無疑是那身拉風的鎧甲,他們的胸甲和背甲系由數塊條狀鋼片拼連成龍蝦狀,再用縱向的皮帶和一系列鉚釘在背面固定,成本低,靈活性好。
腰間懸掛著匈牙利-波蘭式馬刀,包括波蘭輕騎兵在內,全部使用這個款式的馬刀,波蘭翼騎兵基本上可以說是脫胎於曾經的匈牙利騎兵。
這塊馬刀刀身大約在80-85厘米之間,相對當時大多數彎刀來說這些匈-波式馬刀算是相當大了,刀身上通常會有數條血槽(血槽是約定俗成的叫法,實際作用為增加大型刀劍的強度而並非真的能放血)和突起的加強肋,刀柄上包著黑色皮革,有著長長的鐵質棒狀護手。刀鞘也包著黑色皮革還有鐵或銅皮,有時還會根據翼騎兵們的個人喜好打上數個心形鏤空。
除去馬刀外,每一個波蘭翼騎兵都豎舉著一人多高的騎槍,不少騎槍上面懸掛著波蘭的王冠旗幟和波蘭雄鷹戰旗,並且在馬鞍兩側各懸掛了一個槍套!
相比於裝備簡單的波蘭步兵,這些突然出現的波蘭翼騎兵的裝備堪稱豪華了。
洪天成雖然下令調動太平軍打算反攻兩面對射的波蘭步兵,但並沒有放棄前後陣的防禦,已經從行軍長蛇陣轉變為戰鬥方陣的太平軍,前面和後面各擁有兩個滿編百人隊的太平軍資深火槍兵防守,拉開長長的射擊橫陣面向突然出現,斜插過來的波蘭騎兵。
洪天成看到前後驟然出現的波蘭翼騎兵,只好放棄了反攻兩側波蘭步兵的計劃,不得不將剛剛聚集起來的太平軍士兵重新調往前後兩個方向。
比起兩側在對射中損失慘重,無力進攻的波蘭步兵,前後夾擊的波蘭翼騎兵才是波蘭軍隊的破陣底牌!
然而,軍隊調遣,特別是步兵調動可不是動動嘴皮子就能跑過去的,即便太平軍資深士兵軍紀嚴明,整隊速度堪稱這個時代的精銳正規軍,也無法在波蘭騎兵衝進軍陣時趕過去排好戰鬥陣型。
當然,洪天成也可以讓太平軍資深火槍兵對波蘭騎兵發動反衝鋒,那樣速度就跟得上了,只不過,太平軍士卒的死忠士氣可不代表戰鬥力,用步兵跟騎兵對沖,連洪天成這個門外漢也知道會有多麼悽慘……
最重要的是,這麼做波蘭騎兵未必會被擊敗!
洪天成現在僅僅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