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不算是出類拔萃的學院,但並非表示其教學水平不拔尖,恰恰相反,奧斯卡的國際學院在整個江南省的類似學院排名中都能排的上號的。
只是一方面,奧斯卡學院本身教學水平很高,有太多實力超群的學部和學院,掩蓋了國際學院的光芒,另一方面,國際學院作為重視國際交流和學習的奧斯卡學校的特色之一,歷來沒有被列入學院的學院排名中,所以很多人不太清楚。
其實從成立的初期,在很多其他學部和學院都還沒有成立的時候,國際學院就已經存在了。當初,做為江南省也少有的特色學院聲名鵲起。很多人瞭解奧斯卡學校,是從知道國際學院開始的。
國際學院開設有國際經濟與貿易學、國際關係、會計學、行政管理、金融學、電腦科學與技術以及醫學等各類專業。實行全英文教學,在教學上大膽借鑑和引進世界頂尖大學的做法,重視師生交流、學生交流,提倡寓學於樂、快樂學習等先進理念。
國際學院師資力量雄厚,數百名教師中絕大多數是留學歸國人員或者是外籍教師,另有部分兼職教師。學院重視與國內外知名大學的交流合作,與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日本、南非等國的一些知名大學互派交換生,與眾多國際大企業簽訂了人才實習培養協議,為學院學生提供了優越的學習環境。
國際學院的學生來自世界各地,畢業後許多人到國外名校繼續深造,或者到家族企業、跨國企業如世界500強、各大會計師事務所、政府部門發展。
陳譽信步來到國際學院。
學院的大門很有特色,是一個如同地球的圓環形大門,據說寓意是全球視野、世界眼光。兩邊都沒有圍牆連線,顯示無國界的學習和交流。
從大門走進去,赫然竟是一片中國古典園林的景象。
迴廊亭榭,小橋流水,沿著蜿蜒但寬敞的道路一步步走進去,可以看到幾座高大而古雅的建築,飛簷、琉璃瓦、壁畫……中國古典建築的特色一一呈現,遙望大門裡面,可以看出竟然是樑柱式結構,可以看出設計者的用心和細心。
竟然以中國園林建築的風格為主!
這一點讓陳譽刮目相看,對學院的領導和設計師由衷感到佩服,進而由衷的相信國際學院的聲名所得不虛。
縱觀國內的許多高校所辦的國際學院,雖然名義上是中西交融、世界交流,但其實在辦學方向上仍是以西學為主,在教學上常有重西輕中的現象。這一點體現在方方面面,從各個細節都能感受到,比如建築風格上,大多是模仿西方建築,效法西歐建築,或者是超現實風格,無論怎樣,中國的元素不多。
所以奧斯卡的這種做法讓見識過不少同類學院風格的陳譽耳目一新,心中讚歎!有這種氣度和眼光,可以看出其辦學和教學上一定不會偏西廢中,一定能夠以更長遠的眼光來培養這些學生!
有了這個觀點,陳譽再看這個學院的目光就不一樣了,多了些好感和欣賞。
其實單獨從美學的觀點看,中國園林建築絲毫不比西方建築遜色,應該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西方建築單純只是追求美學和實用,最多加上宗教的內涵。但中國古典建築除了這些,還加入了風水、中醫等內涵,更加註重建築格局、風格對人體心理、身體的影響,至高處直指“天人合一”的境界。相比之下,更加科學,更加博大精深!
對於中國的學生來說,心理肯定更多能感受到這種建築的內涵和底蘊,對於來國際學院留學的外國學生來說,也是充滿好奇和激動。所以,富含中國建築風格的國際學院成了奧斯卡校園一道異常炫麗的風景,本校學生經常流連忘返,不少校外人士也慕名而來。
陳譽信步所至,入目處隨處可見三三兩兩的學生,有黑頭髮黃面板的,也有黃頭髮白面板的,卷頭髮黑面板的,或為園景的美麗駐足,或拿一卷書冊靜坐欣賞,或帶著伴侶一同談心……無論哪種情況,都彷彿以人入畫,為幽美靜雅的園林新增了一份生機,一種活力。
假如不是要找到安娜,陳譽也願意在這個洞天福地般的場所待上一天,呼吸著那包含著文化氛圍的空氣。
還好安娜名氣很大,他隨便找了一位女孩,對方就告訴他,安娜今天正好上英語課,上課地點就在教學樓後面的草坪上。
安娜來到奧斯卡學校兩三年了,雖然教齡較長,但其實人很年輕,也就二十歲多一點。因為讀書早,在美國芝加哥大學畢業以後,就來到了中國這個美麗的國度,在當時為數不少的名校邀請中,選擇了奧斯卡貴族學院。